春節期間,孩子只顧著吃喝玩樂,特別容易出現腸道功能紊亂,起因就是大吃大喝,不定時排便而引起便秘。
新春佳節最講究一個“吃”字,孩子們放開肚皮開懷大吃,家長們此時難免會放松要求,不太關注孩子吃了什麼,更別說“拉沒拉”了。短短幾天,便可能吃出一個“腸梗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鄧小耿告訴記者,便秘引起的腸梗阻是春節期間兒科常見的急診之一,孩子往往因陣發性腹痛而就醫。他提醒家長,節日裡也要監督孩子,每天定時排一次大便。
玩得盡興別憋著大便
鄧小耿介紹道,“腸梗阻”是腸道的一種異常症狀,最為常見的誘因是便秘,這種腸梗阻也最易在春節出現。“春節期間宴席多,打破了日常的進食規律,飲食不節、飲食不規律可造成腸道紊亂。此外,節日的菜肴以大魚大肉這類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居多,煎炸小吃也多,相對而言,蔬菜水果吃得少,使得食物難以消化吸收,堆積在腸管內,致使大便干硬,更容易發生便秘。”
而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瘋玩起來寧願憋著屎尿,久而久之,大便拉不出來。此外,因大便干硬,肛門粘膜比較脆,拉大便時,容易發生肛裂而產生疼痛,孩子越痛越不願拉,大便就更干更硬,形成惡性循環。
開塞露助通便
“當便秘引起腸梗阻時,孩子會突然出現腹痛,幼兒表達能力差,就會哭鬧不安,但沒有其他異常症狀。”鄧小耿說,“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用些通便的藥,比如,外用開塞露等。一般大便通暢了,腹痛就能解除,就沒問題了。”但是,如果孩子大便通暢之後還有腹痛,就得上醫院看病,排查是否為器質性疾病(如小腸氣、腸套疊等)導致的腹痛。
“更重要是,開塞露、通便藥只是解決臨時問題,家長要讓孩子養成定期排便的好習慣,每天保證排一次大便。”春節好吃的東西再多,也讓孩子多吃點易消化的蔬菜、水果,保證纖維素的攝取;多喝水,保證大便的水分;糯米飯、年糕、粽子、湯圓等易形成團塊的食物要控制食量。
此外,家長還需要注意,如果孩子經常性便秘,也需要到醫院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
疾病區分
留意腹痛的器質性病變
除便秘外,引發腸梗阻常見的病因還有腸套疊、嵌頓疝、巨結腸等等,鄧小耿提醒道:“這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腸梗阻除腹痛外,還有其他方面的症狀,家長需留心觀察,這類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最後就不得不做腸切除手術了。”
腸套疊
腸套疊多見於半到一歲的嬰幼兒,多發於冬季。當季節更替天氣變化時,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病毒感染,出現腸道菌紊亂。加上春節期間暴飲暴食,亂吃東西,腸道功能紊亂,便可誘發腸套疊。
“患兒的腹痛有疼痛,如果患兒年紀小,就會表現出哭鬧不休,嘔吐的異常,家長可發現孩子拉果醬形態的血便。”此外,還能在孩子的腹部摸到包塊,但是,因冬季衣服比較厚實,家長很少能發現包塊。
對腸套疊,早期發現,90%患兒通過空氣灌腸,腸道就能復位。如果拖延下去,患兒就需要做手術復位,時間太久,腸道會壞死而需做切腸手術。
嵌頓疝(小腸氣)
小腸氣也是兒童常見疾病,可見於嬰幼兒、兒童,跟孩子劇烈運動,或父母抱著嬰幼兒上下顛動有關。這類孩子的腹股溝處(男童的陰囊)會膨出拳頭大的包塊,但也會因冬季衣服穿得多,具有隱蔽性,加上節日裡活動多,家長容易忽略。加上患兒不懂表達,也只會有哭鬧、嘔吐等症狀。
這個疾病在早期可以通過手法復位,如果時間過久就得做切腸手術了。
缺鈣怎麼辦?
1歲寶寶消化不良怎麼辦?
將糖從嬰兒的嘴裡拿出來可能會非常的容易
新生兒寶寶吃奶喘粗氣,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