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新聞,報道稱山東南通的五歲女孩潔潔被電壓力鍋冒出的熱蒸氣燙傷,家長以為並無大礙,便使用"土方"給孩子傷口上塗抹了醬油。等到第二天發現孩子皮膚變黑,急忙送到醫院卻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潔潔被確診為深二至三度燙傷。由於家長缺乏護理常識而導致孩子病情加重的事情並不罕見,所以呼吁所有家長為了寶寶的健康安全,一定要掌握更多的家庭護理常識。
家長疏忽是造成兒童燙傷的主要原因
燙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常見的是被熱湯、滾粥和熱水等燙傷。1歲半至5歲的兒童是燙傷的主要患者,在接診的燙傷患兒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家長疏忽大意,在給寶寶洗澡時,操作不當,寶寶自己跑到熱水盆裡,造成會陰部和臀部的燙傷。由於部位特殊,不僅傷口愈合時間長,大小便處理不當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所以家長倒熱水、熱湯,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應高度警惕,避免一時疏忽大意,給孩子帶來巨大傷害。
洗澡過程易造成燙傷主要情況有兩種
一種情況是因父母粗心大意,洗澡水調得太熱,而家長卻覺得合適,結果孩子在盆裡呆的時間久了,嬌嫩的皮膚被燙得通紅,而且有疼痛和灼燒感,雖然這個傷勢比較輕,只是皮膚表層受傷,但對小兒來說,已經非常嚴重。
第二種情況是父母的操作不規范造成。給兒童洗澡通常是盆浴,1歲半到5歲的寶寶都能自己走路,但對危險卻完全沒有概念。有些家長在盆裡放了熱水後,再轉身去取涼水勾兌,沒有注意到躍躍欲試想洗澡的寶寶。一轉眼寶寶便一屁股坐進了熱水盆裡。這種情況的燙傷比較嚴重,因為會陰部、臀部燙傷,治療起來比較棘手,由於大小便很容易感染傷口,傷口不僅愈合時間長,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情況嚴重的還需要植皮。
我們的家長給孩子洗澡很少使用溫度計去測試溫度,通常就用手試一下,建議家長用手背去試水溫,因為手背的皮膚比較敏感,水溫在37℃-40℃這個范圍手背皮膚不會感覺太燙,而這個溫度對寶寶是最安全的。
寶寶燙傷家庭急救法
1、如果發生了Ⅰ度燙傷,出現皮膚潮紅,疼痛,可在家處理,受傷後用冷開水沖洗或自來水浸泡或用紗布濕敷,可起到止痛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皮膚破損,以免感染。
2、Ⅱ度燙傷損害到了真皮,大約燙傷30分鐘後會起水泡。這個時候可先用冷水毛巾敷,但切記不可塗藥膏、醬油等,這樣容易污染傷口,因為Ⅱ度燒傷創面無菌要求高,即使到了醫院首先也要清潔創面。
總之,除Ⅰ度燙傷可在家處理外,Ⅱ度以上的燙傷應送醫院處理。緊急處理時要保持創面清潔,不要亂塗藥膏或在創面上覆蓋不潔的布類,以免引起繼發感染。
寶寶燙傷後注意事項
1、孩子被燙傷後如果發燒,局部疼痛加劇、流膿,說明創面已感染發炎,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2、對於嚴重的各種燙傷,特別是頭部、面部和頸部燙傷,因為隨時有可能引起孩子休克,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3、頭、面、頸、手、臂等部位的輕度燙傷,經過清潔創面塗藥後,不必包扎,以使創面裸露,與空氣接觸,從而保持干燥,並加快創面復原。
小燙傷的家庭治愈小妙方
1、生姜汁濕敷
藥物制備:取鮮生姜去除雜質,洗淨擦干,放在容器內搗爛,置於紗布袋裡壓搾取汁。
用法:用消毒棉簽蘸姜汁外塗或以姜汁紗布濕敷患處。
2、神效當歸膏
藥物制備:當歸、黃臘各1份,香油4份,先放當歸於香油中煎枯去渣,入黃臘急攪調勻,將消毒紗布或紡綢浸入膏中,放入無菌瓷盒內冷卻備用。
用法:取紗布或綢布貼創面,並加敷料包扎。
3、蒲公英糊
藥物制備:取鮮蒲公英根(不用莖葉)適量,洗淨後搗爛取汁,放入消毒的瓷器內,2小時後藥汁自然凝成漿糊狀。
用法:先將患處洗淨,然後將藥糊厚厚地塗於患處,一小時後痛減,每日塗藥2次,換藥時用冷開水洗去前藥。
4、加味紫黃油
藥物制備:紫草根、生大黃各15克,放於麻油100克中煎熬後去渣,加入冰片末10克攪勻,裝瓶備用。
用法:患處先用1%鹽水棉球洗淨、吸干,然後用棉球蘸油外塗或制成油紗布覆蓋,一日3~4次,直至皮膚干燥結痂停藥,不要包扎。
康Q母嬰網小編有話說:在醫院經常看見由於家長處置不當而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的事例,當寶寶被燙之後,有些家長不懂得正確的處理常識,使用所謂的"土方"進行處理,不但沒有緩解燙傷,更造成了二次傷害。所以普及家庭護理常識非常重要,希望全社會都能意識到家庭護理對寶寶安全的重要性。
寶寶是不是上火了?是的話應該
概 述 高溫驚厥是小兒常見的病,一般表現
健康咨詢描述:
食鹽在膳食中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如果沒有食鹽,各種飯菜將沒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