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孩子,不管學習好壞、長得丑俊、高矮胖瘦,個個都趾高氣揚、活靈活現,誰都覺得自己很特別,是個人物。換句話說,這些孩子都特別自信。那麼,他們的自信是從何而來呢?
美國的孩子
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很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丑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學習好了爸媽才會滿意,奧數比賽得獎了爸媽才高興,孩子會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並學著戴上勢利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
被當做大人一樣尊重的孩子都有自信
自信,來自自尊。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
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孩子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長處的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學數學不開竅,但是人緣好,有領導才能;也許作文不行,但是畫畫好,有藝術細胞;也許不善表達,但是體育好。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並創造機會讓他的長處得以發揮,從而確立自信。
一位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學習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拿到分子生物學博士,畢業後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藥公司裡工作。在公司裡,朋友常常感到窩火,因為那些美國同事技術知識都遠不如她,卻個個自我感覺極好,張口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這個課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而她卻總是在找自己的不足,開會時從來沒有勇氣說出自己做得多麼好。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學了,她參與了學校的活動,感慨地說,美國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個腦子明顯有毛病的孩子,老師都一直在鼓勵,十道題做對了一道,老師馬上讓他到前面將那一道題算給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勵他繼續努力,沒有絲毫的諷刺挖苦。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沒有自信嗎?
美國的成年人把小孩當做大人一樣尊重:父母進入子女房間要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要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其他隱私……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不被尊重的孩子不僅沒有自信,他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常被別人賞識的孩子更自信
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贊賞的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自我肯定的感覺,他的心裡就會充滿自豪和自信,覺得自己很優秀很特別。相反,如果孩子平時聽到的都是訓斥、挑剔、責備甚至挖苦,一個小小的過錯就被家長抓住不放、沒完沒了地進行批評,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就會否定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失去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在美國,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都對孩子采取鼓勵贊賞的態度。我女兒上二年級時,有一次,她所在的班級和另外一個班級合作排練一台節目給家長們做匯報演出。那天,在學校的大會議室,兩個班的學生家長都拿著相機、攝像機,一排排地坐好,孩子們則輪番上台唱歌、跳舞、朗誦、演小話劇。我注意到,詩朗誦是大家輪流念的,每個同學都有三四次獨立表演的機會,所有人的表演都得到了家長們最熱烈的掌聲。
不被父母信任和放手的孩子不可能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會有意無意地否定孩子的感覺,說出不信任孩子的話語,比如孩子說太熱了,不想穿外衣,我們會斥責孩子:“熱什麼熱?媽媽一點都不熱!”孩子想幫忙端盤子,媽媽馬上說:“你端不穩的,別把盤子給打了!”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對象,父母依舊不放心孩子的眼光。連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他的自信從何而來?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地扼殺掉了。
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如果孩子說熱不肯穿外衣,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熱,可以替他拿著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他穿上。他覺得課程太難,和他一起分析難在什麼地方,找到症結,幫孩子解開。他想嘗試任何事情,都給他機會讓他去試,給他充分的信任和學習的機會。
概 述 我的寶寶有貧血的症狀,後來才知道
概 述 足月胎兒在出生後到了一個新的環境
請問孩子到12個月忌母乳後用
孩子一歲,走路腿好像有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