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的依賴性比較強,總是粘著爸爸媽媽,去到哪裡都要跟著爸爸媽媽,活像一條可愛又有點煩人的“跟屁蟲”。面對這樣粘人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寶寶喜歡做“跟屁蟲”的原因
1、做跟屁蟲是渴望的表現
粘人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語言。說明寶寶此時心理上有著強烈、急切的心理需要,就好象是在告訴你“我餓了”,喂養正當時,如果媽媽能給予寶寶一切的話,物質重要,愛更重要;如果媽媽沒有條件給予寶寶一切,你可以省去其它物質,但在精神上一定要和寶寶溝通、交流,在感情上喂足他,他的未來就是富足的,就會充滿希望。
2、越向往獨立越粘人
當寶寶初次嘗試獨立自主的時候,他反而會更加害怕和更需要你的關注,但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而且不會持續很久的時間。伴隨著孩子成長,他已經能夠自己走路、說話,當他遇到自己還不能獨立完成事情的時候,他就會粘著父母,尋找安全和保護。這個時候,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注,並且讓他感覺到有安全感,但是不要總抱著他。要盡可能鼓勵他自己完成,並表揚孩子的努力和成功。對於孩子的失敗,你絕不要表現出失望和生氣。
3、表明寶寶正在成長
大多數寶寶在1歲以後都會經歷一個“粘父母”的階段,尤其是當日常生活中有了變化或周圍有陌生人時,他會緊跟著父母,片刻不離。雖然寶寶“適度的粘人”並不是一個壞現象,但是有時父母也很煩。可這表明寶寶發育階段的一個進步,他開始懂得了這個世界充滿了來來往往的人群。此刻的你應該為寶寶感到高興。
4、家長太寵愛寶寶,長期一個人撫養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將他視為掌上明珠,盡管家庭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帶寶寶,但媽媽總希望自己能親自代,結果過度的寵愛寶寶,造成寶寶的獨立性和自立能力較差。
5、家長對待寶寶的態度前後不一致,甚至不辭而別
1~2歲的寶寶還無法將“獨立”和“失去媽媽”兩者很清楚地區分開來,在他們看來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件值得大鬧一場的不幸事件,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不要心情好時,能夠耐心地被寶寶“粘”,心情不好時就把寶寶一把推開,這種前後不一致的態度,會對寶寶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反而會增強寶寶的“粘性”。
更有媽媽根本不顧寶寶的感受,經常不辭而別。這種做法對缺乏離開媽媽體驗的寶寶來說是不公平的,會使寶寶非常不安。
6、家長不正確的育兒觀念所致
很多父母想通過讓寶寶暫時離開父母方法來教他獨立,但又非常擔心他會因為這種分離而不安,父母的想法會很容易被寶寶察覺,這恰恰迎合他粘著父母的需要,也就使他的“粘性”更加增強了。
要想把寶寶培養成健康、活潑、具有獨立性,父母要改變不正確的養育觀念。讓他從小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說,自己做,自己想。當然,寶寶要成長、要獨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人不斷不斷地鼓勵他、指導他,只是不要代替他。
“甩掉”跟屁蟲,媽媽有妙招
第一招:亦真亦假
“他在小床裡坐著,我跟他玩藏貓貓的游戲。玩幾次以後,就趁著消失的機會迅速做些事情。然後再回來給他露幾下臉,再玩兒消失。”
第二招:同舟共濟
“我每周都會有兩三天邀請鄰居家年齡接近的寶寶來我家玩,媽媽們輪流照看孩子,可以順便做家務了。有時候還讓他們一起洗澡,不僅能增加孩子之間的接觸,還能讓他習慣外人,慢慢不再粘人。”
第三招:如影隨形
“我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模仿韓國人的樣子,用一塊大背巾把他背在身上了。但是一直保持相同的姿勢,孩子也會煩,而且他現在越來越重。所以只有希望再過兩個月,他能自己玩一會兒了……”
第四招:不如跳舞
“我一跳自己原創的舞蹈或唱起自編的歌曲,孩子就會非常高興。然後我就會趁機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等媽媽一下’,接著便一邊跳舞一邊從她的視線中離開。一般來說,她會心情很好,等到我做完一些事情回來。”
第五招:濫竽充數
“他在小床裡,我把一根繩子拴在一只毛絨小狗上,一拉繩子它就會動。這樣我在隔壁洗衣服,他在他的房間能夠安靜一段時間。”
第六招:千裡傳聲
“我發現她一聽到兒歌聲或者我的聲音,就會安靜。所以需要離開她的時候,我就會播放懷孕時候常聽的CD,或者是她最喜歡的那盤幼兒歌舞。她基本就不會哭鬧了。”
第七招:願者上鉤
“在他會爬的階段,我就把玩具放在稍遠一點的地毯上,他為了拿到玩具,會不聲不響地爬半天。現在可以扶站了,我就把玩具放在一個他能看到,卻又沒辦法立刻拿到手的地方。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拿到玩具這件事上,而且拿到玩具後還能自己玩上一會兒,趁著這段時間我就可以把事情做完了。”
醫生好,寶寶出生15天,昨天體檢,醫生說寶寶肺呼吸音
如何給16個月的寶寶斷奶?
3歲左右的寶寶如何補鈣
【症狀】 陰莖彎曲,尿道開口不在正常位置為尿道下裂,是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