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生活中或游戲中,只要孩子與人接觸,父母就可以用一切機會使用“請”和“謝謝”,如果父母每天出門都能主動向小區的工作人員問好,相信孩子也一定習慣使用這些禮貌用語,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三大箴言助爸媽養成禮貌好寶寶
"SOS!"鈞鈞媽說,孩子四歲了還不懂禮貌,走親訪友時一上桌就給爸媽丟臉,先是用筷子專挑自己喜歡的菜,吃完後馬上就要回家,做父母的也經常教育但效果不明顯,如何教孩子懂禮貌呢?
做法一
不當面訓斥孩子,事後講道理讓她"彌補"!
佳佳媽:5歲的佳佳過年時收到姑媽送給她的一件包裝好的禮物,她滿心好奇,趕忙用力打開,想弄清楚裡面包的是什麼。我在一旁看著,真想喊:"佳佳住手!你說謝謝了沒?"可是轉念想,這時她正在興奮中,大可不必這麼粗魯地教孩子學習禮貌,於是我先對她姑姑說:"謝謝啊,送佳佳這麼可愛的禮物!"這時,佳佳看向我們倆,也馬上跟著說:"謝謝姑姑!"其實懂得察言觀色的小孩肯定會跟著媽媽的話,表達自己的感謝。但如果孩子沒有那麼做,建議媽媽可以在事後,就你們兩個人時這樣對寶寶說:"姑媽給你買了這麼好的禮物。我們給她打一個感謝的電話如何?如果她知道我們也惦記著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我覺得這種教育孩子要懂禮貌的方法,雖然比直接訓斥要復雜,但卻更具有長遠的成效。媽媽不僅給了孩子更多感悟的時間,同時還引導孩子要多考慮他人的感受,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謝,會給對方帶去快樂"。讓孩子從小就擁有一顆感恩之心,顯然要比單純地學會說"謝謝"有益得多。
做法二
角色互換,讓孩子體會被冷落感覺
劉女士: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如果用道理不能說明的話,我們不妨讓孩子真正體會一下做客人的感受。
我與小侄女關系很親密,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小侄女卻一個勁地吵鬧,不理會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來做客,我沒有像往日一樣用果凍、薯片等好吃的來招待她,而是對她不理不睬。看到我這樣對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時我才對她說:“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興了?那昨天來的那位客人跟你說話,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興呀?”小侄女似乎聽明白了,以後家裡來了客人,她不但會主動打招呼,有時還會將自己的水果拿出來招待客人呢。當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禮貌問題自然也就不再是什麼教育難題了。
做法三
父母用禮貌用語讓孩子模仿
大衛媽媽:記得大衛剛會說話時,不小心把小朋友搭的積木推倒了,我讓他和人家說對不起,開始時他不說,後來我問他:“上次,雷雷不小心把你的積木撞倒了,他也不是故意的,但你很難受,記得嗎?”大衛若有所思,猶豫了幾秒鐘,還是向人家道歉了。
我與小侄女關系很親密,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小侄女卻一個勁地吵鬧,不理會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來做客,我沒有像往日一樣用果凍、薯片等好吃的來招待她,而是對她不理不睬。看到我這樣對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時我才對她說:“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興了?那昨天來的那位客人跟你說話,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興呀?”小侄女似乎聽明白了,以後家裡來了客人,她不但會主動打招呼,有時還會將自己的水果拿出來招待客人呢。當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禮貌問題自然也就不再是什麼教育難題了。
不論生活中或游戲中,只要孩子與人接觸,父母就可以用一切機會使用“請”和“謝謝”,如吃飯的時候對孩子說:“請給我湯匙。”孩子拿給你後也別忘了說“謝謝”。到超市購物,鼓勵孩子付款後對售貨員說“謝謝”、“再見”。如果希望小孩有良好的禮貌用語使用習慣,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模仿是幼兒在交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如果父母每天出門都能主動向小區的工作人員問好,相信孩子也一定習慣使用這些禮貌用語,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專家意見
補償教育為時未晚
中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鈞鈞不講禮貌的原因其實是父母沒有教他禮貌待人。人的成長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鈞鈞現在的狀況,正是提醒家長應該進行補償教育了。家長首先要改變“什麼事都由著他”的教育態度,一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考慮他人、不考慮後果的孩子,在社會上很難立足。
在觀念改變的基礎上,家長要以正確的方法給孩子補上禮貌教育這一課。
一、在和諧氛圍中與孩子交談,表明父母對禮貌行為的態度,以正面語言表達在以後類似的情境中希望孩子做到的是什麼樣子。
二、給孩子講其他小朋友的講禮貌或不講禮貌的故事,以間接、隱喻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注意公共禮儀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才會受歡迎和被尊重。
三、在下一次的聚餐時,有意請講禮貌的小伙伴共同進餐,讓同伴對他產生較大的影響。
四、提供相應的書籍給孩子閱讀。
五、不要要求孩子迅速改變,只要有進步就應及時鼓勵。
哺乳期可以使用護膚品嗎
年幼的孩子,心智發育還沒有完善,很容易受到傷害。其實
1、協助寶寶區分白天與黑夜 協助寶寶建立白天與夜晚的觀念需
概 述 自己孩子現場剛剛4歲,自己以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