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1到3歲 >> 1到3歲教育 >> 寶寶太任性,如何定規矩
1到3歲飲食1到3歲護理1到3歲疾病1到3歲教育1到3歲問答

寶寶太任性,如何定規矩

現在家庭中很多孩子很任性,也是現代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管教,老是和大人對著干,特別倔,而且軟硬不吃。就像一匹脫缰的小野馬。那如果寶寶太任性,如何定規矩呢

但另一方面,任性也是孩子個性發展的一個過程。對任何事情都說“不”,是許多二三歲的孩子的自然表現,我們應該理解。同樣,有時孩子的任性只是因為理解問題,並沒有與大人作對的意圖,這時候要運用最大限度的判斷力,來決定哪種行為是任性固執的有意傷害,哪種行為是自然行為。

但是如果到了上學的年齡還任性,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齡兒童任性,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如果得不到糾正的話,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難以適應環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入孤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

但孩子的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長不加約束的放縱教育的結果。法國教育家魯索在《愛彌兒》中指出:“知道用什麼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這話很值得我們反思!

寶寶任性的原因

寶寶上幼兒園,老師評價寶寶各方面都不錯,就是脾氣非常大。其實,寶寶從小就一股牛脾氣,一陣一陣的,有時候犯起脾氣,就任性地胡鬧,誰的話也不聽。寶寶說喜歡同伴玩具車。家長知道寶寶的脾氣,就趕緊給買來了。誰知又不對寶寶的心思。寶寶就開始發脾氣,又哭又鬧,怎麼勸說也不行。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父母過分嬌寵、縱容是寶寶任性的結果。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1.隔代喂養。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在盡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於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養進行到底。

2.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3.幼兒自制能力差,易沖動。

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4.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

孩子任性時家長的態度如何,家長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等,這是關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缺乏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創造性行為。

5.同伴交往機會缺乏。

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出現了不少“高樓兒童”,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導致幼兒的玩伴由成人來替代。由於親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種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這種不平等的交往情景裡,如不是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就會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

所以,糾正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我們的培養方法可能是使孩子任性的原因。只有改變它們,才能幫助孩子行為得體。

在一個故事中,兒子問父親:“我長到什麼時候才可以隨心所欲呀?”

父親的回答很巧妙:“我不知道。不過,孩子,世上還沒有人能活那麼長。”

沒有人能夠活到隨心所欲的年齡,即使是聖人孔子到了七十歲,也要在“從心所欲”的後面加上“不逾矩”,也就是不違反規則。所以要建立適當的規則讓他遵守。

有句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能讓孩子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是孩子未來行為模式的基礎,所以要制定清楚的規則和懲罰細則,如果不守規矩必須接受懲罰。一旦規則嚴格確立,大多數孩子會遵守。

制定規則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出一個快樂、適應性強和尊重規則的孩子。最初的規則應該是阻止孩子傷害他自己和別人,教孩子明白最基本的對錯。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待,而且他的表現達不到期望時會有懲罰,是一件好事。根據專家觀察,孩子們經常操練自律—換句話說,那些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當孩子能識字後,可以把規則寫在紙上並貼在家裡,這是讓孩子明白,規則不僅僅是一種制度,而且是體現公平合理的好方式。

父母應當考慮什麼違反行為是懲罰底線,一旦違反規則就實施。在西方管理學中有一個“熱爐法則”,可以應用到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違了規,就應像碰觸到了燒紅的火爐,一定會受到懲罰。

這種處罰的特點在於:(1)即刻性:當人一碰到火爐時,立即就會被燙。(2)預先示警性:火爐是燒紅擺在那裡的,每個人都知道如果碰觸就會被燙。(3)火爐對人不分貴賤親疏,一律平等。(4)徹底性:火爐燙人絕對“說到做到”,不是嚇唬人的。

規則不是只面向孩子的,同時也是對大人的約束,而且懲罰應該是對事不對人的。當孩子向你發脾氣或撒嬌時,想始終如一堅持規則確實很難,但是只有堅持,孩子才會明白你對他的期待。

針對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宋代大儒張載曾經有一個很幽默的比喻:“如果你養了一條狗,不想讓狗進屋子,它一進屋子你就拿棍子打。可是你又經常在屋子裡喂狗吃東西,狗又怎麼能知道進屋對不對呢?即使天天打,恐怕也不能讓狗懂得這個規矩。狗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

當孩子有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必須堅決,不許拖拉和討價還價,孩子做到了就給予誇獎。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動性得到發展。但是,要避免用做家務當作一種懲罰。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孩子做家務是應該做的,不能當作懲罰手段。

對孩子要少用威脅,但要至始至終貫徹規則。如果他沒有及時清理自己的房間,你可能先是警告他不許吃晚飯,但是當你讓步而讓他吃飯時,就向他發出了一個信息,你說話不算數。如果你不准備真的懲罰他,那你最好不要威脅他,因為不可信的威脅會破壞規則的執行。

美國有一則公益廣告,內容是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拒絕抽煙和接觸毒品。廣告中,一位母親告誡兒子:“你現在該做作業了,不能看電視!”同時她拿走了遙控器;說“你現在不能玩電子游戲!”同時她關掉了游戲機,等等一連串的類似場景。

每一次,母親都嚴格地維護了規則,最後,當這個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給他一根煙時,他堅決地搖頭:不!我不喜歡抽煙。這時畫外音響起:說一不二,孩子會聽從。

這則廣告告訴家長,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規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讓孩子遵守規則,你要用行動,而不是沖著孩子吼叫或斥罵,也不是空洞的威脅。按喇叭無法駕駛汽車,怒吼也無法“駕駛”孩子。憤怒只會讓你精疲力竭,對孩子產生的作用很小,甚至一點作用也沒有。

在懲罰孩子時,其它家庭成員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或做法,即使是對的意見也要事後說明。否則的話,不但會使對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還會令父母喪失權威。

寶寶任性的對策

秘訣一:讀懂寶寶的心

父母A:一個雙休日,我領著女兒逛商店。興致正高時,女兒卻心煩意亂發脾氣。我一邊哄,一邊勸,怎麼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備抱起孩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來的瞬間,才恍然大悟:原來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看去,看不見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發脾氣,原來和我心情不一樣。我突然領悟到,有時候孩子任性發脾氣,有他的道理,我們需要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道理,往往因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們相通。我們一旦讀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些順利,少一些失誤。

秘訣二:不給寶寶把任性當作要挾父母的機會

父母B:我看過前蘇聯英雄舒拉小時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飯前吃飯後才吃的粉羹,爸爸媽媽不僅沒有同意,而且沒有哄他,屋裡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陣後,不見回音,自覺沒趣就用木塊碼東西玩了。以後每次舒拉任性哭鬧時,爸爸媽媽不遷就他,也不給他當“觀眾”,事後再給他講道理。就這樣,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哭鬧的毛病。我們這樣對孩子,也沒有孩子任性的煩惱。所以,我的切身體會是:最好開初時狠狠心,不遷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樣防患於未然。

心理咨詢師點評:這位父母的感悟是有道理的,作為一種性格特征,任性有很大的後天因素。你是不是孩子剛一哭鬧,就心軟了,就百依百順?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而無休止地惡性發展下去時,再想解決就很難辦了。孩子會很敏銳地抓住時機,學會影響父母,甚至要挾父母。所以,必須從很早就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不給孩子學會用任性要挾父母的機會。

秘訣三: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

父母C:我認為,適時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預防孩子任性毛病的一個方法。比如,孩子一天沒見到你了,想跟你親熱一番,讓你講個故事什麼的,這就是合理要求。你為什麼非要等他大哭大鬧犯起性子來再滿足他呢?我孩子剛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堅持這樣的原則,送孩子的時候,不等孩子鬧,我就把孩子抱在懷裡,擁抱親吻一番,滿足他的親情和皮膚感覺需要,之後絕不再遷就。孩子總能高高興興地跑進幼兒園,從沒有因為不想離開媽媽而任性犯擰的時候。

心理咨詢師點評:不錯,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為了爭取某種需要的滿足。聰明的做法是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等孩子任性發脾氣了再來答應孩子的要求,是最愚蠢的做法。當然,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講究條件,對於不能或不該滿足的需要一定要堅守原則,毫不妥協。

秘訣四:給寶寶創造集體生活的機會

父母D:一次,我的孩子帶著剛買來的自動坦克在外面玩的時候,鄰居幾個小朋友想和孩子交換玩。孩子不願意,我們趕緊勸說他給小朋友玩一會兒,可他就是不聽,而且和我們任性地大鬧。別的小朋友則繼續玩起了他們的游戲,非常開心。我的孩子不鬧不吵了,靜靜地看著他們,最後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換玩具,一起玩。由此,我感到,預防孩子任性的毛病,最好是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從此,我想了好多辦法,給孩子創造集體活動的機會。

心理咨詢師點評:任性是自我中心的產物,集體活動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徑。因為集體活動有其規范,遵從集體規范是參與集體活動的前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歡孤獨,所以,讓孩子到伙伴中去,到集體中去,的確是富於遠見的對策。

秘訣五:寶寶任性時不予理睬

父母E:我孩子兩歲的時候,常常任性胡鬧,我呵斥他就跟誇獎他一樣,越是呵斥他越是來勁。有天他又任性胡鬧,恰好我手上正忙著一件事情,根本沒顧上他。幾分鐘後,等我忙過了,孩子已經在旁邊安靜地玩起來了。這偶然的發現,讓我找到了一個對付孩子任性的秘訣,那就是有時候孩子發脾氣胡鬧,我全當沒看見,一會兒就風平浪靜了。

心理咨詢師點評:孩子都有引起成人關注的強烈願望。有時候孩子胡鬧,與其說是任性不如說是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這時一旦對孩子給予批評呵斥,恰好滿足了孩子被關注的願望,於是孩子學會了用任性來引起成人的關注,因此,不予理睬是可取的對策。等孩子終止任性行為的時候再給予關注,這樣,就把孩子引起成人關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為表現建立了暫時神經聯系,從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為。

秘訣六:及時轉移寶寶的注意

父母F: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去,我們就抓住時機用轉移注意來避免孩子的任性。比如,孩子任性哭鬧,我突然拿出個新奇的東西自言自語;“唉呀!這東西真奇怪。”或者故作驚訝地說:“瞧!街上那大汽車裝的是什麼?”,要不就說“走,到外面去。”時過境遷,孩子會忘記了剛才的事。

心理咨詢師點評:人的心態是由注意決定的,注意轉移了,心態也就變化了。因此,轉移注意是矯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辦法。想方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用不著哄勸,不知不覺間就會淡化孩子的擰勁,消除任性的毛病。


1到3歲教育
成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成人手足口病易誤診 很多人誤認為,手足口病是兒童傳染

一歲寶寶補鈣食譜 助寶寶成長

介紹兩種適合1歲寶寶的多鈣食譜:  一、香椿芽拌豆腐  選嫩香

混齡教育不只一點“甜” 對孩子益處很多

  近日有報道稱,浙江省寧波市某幼兒園專門安排時間開

兒童癫痫有哪些症狀

全身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這樣的症狀一般人都知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