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1到3歲 >> 1到3歲疾病 >> 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就要查
1到3歲飲食1到3歲護理1到3歲疾病1到3歲教育1到3歲問答

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就要查

新爸爸新媽媽最關注BB的“第一次”,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展開笑靥……任何第一都能給父母帶來巨大驚喜,醫健館告訴新手爸媽們:如果BB的便便不在24小時之內排出,一定要體檢找原因。

正常新生兒會在呱呱墜地後的24小時內排出人生第一次便便——胎便,並在2~3天內會排盡。如果寶寶超過24小時才排便或只排少量便便,這意味著有腸道方面的異常狀況,就如下面的小病號杭杭一樣。

經典個案

光吃不拉,肚子越來越脹

小患者杭杭十個月大了,小小年紀卻患上了便秘。杭杭媽說道,這孩子剛出生時就這樣一喝奶就嘔吐,連續三天不排便,肚子也越來越脹。像貔貅一樣光吃不拉,長期依靠開塞露排便。當地“赤腳醫師”建議家長換種奶粉,還給孩子開了開塞露,這倒是能解決一次問題,可奶粉也換了,可杭杭還會故態復萌,如此反復,杭杭媽這才決定上廣州大醫院做檢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鄧小耿副教授說,如果你的孩子像杭杭這樣,就要懷疑是否患上了先天性巨結腸了,這是一種消化道發育畸形,可引起孩子的便秘以及腹脹。但臨床上,不少家長以為這是腸胃功能差或者奶粉不好而忽視治療。

發病特征

24小時不排胎便

嬰幼兒便秘家長最常想到的原因便是“喝奶粉上火了”“腸胃功能不好”等等,於是給孩子換奶粉、調整飲食,自己先忙活一通。其實,要確診干嘛不看醫生?鄧小耿介紹道,嬰幼兒便秘有多種原因,如胃腸道功能紊亂、結腸冗長等等。先天性巨結腸也能引起便秘,並有它的發病規律,家長們可以分辨一二。

鄧小耿從患者的問診中發現,大多數小患者會出現胎便排出延遲的現象,即出生後超過24小時才排便。這可以作為該疾病的一個標志,但也並不絕對,有的小病號沒有這種現象。這是因為,發病的腸管處於痙攣狹窄狀態,胎便不能通過,所以24~48小時內排不出便便或只有少量,必須用肥皂條、灌腸等方法處理才有較多便便排出。

疾病再發展下去,除便秘外,新生兒出生2~6天內就會出現嘔吐問題了,孩子的嘔吐物含有膽汁或糞便樣液體,家長能見孩子肚子脹大,甚至膨脹到肚皮發亮的程度。跟上文的小患者杭杭一樣,用一些輔助方法通便後,便排出來了,孩子症狀便緩解了,但數日後便秘、腹脹、嘔吐又會出現。

腹部摸出極大糞塊

此外,鄧小耿還教給家長們一個小竅門:家長懷疑孩子為先天性巨結腸,可以摸摸孩子的左下腹,如果能摸到巨大的糞塊則代表有問題。醫生用手指做肛門檢查時,也會發現孩子的肛門特別緊,直腸內雖不含糞塊,但手指抽出時會有大量氣體及糞便噴出。

當然,最佳的確診方法自然是醫學診斷,采取放射線鋇劑灌腸攝影是可以確診的方法,建議上述疑似病患及時檢查。

治療方式

6個月可手術根治

如何治療是家長最關注的,鄧小耿說,孩子的便秘在沒有被確診前,家長可以用手指、肥皂條、開塞露等刺激寶寶的肛門,促進排便。這種處理方法同樣適合輕症患者。但是,手術才是根治巨結腸的方法。

目前,醫學上根治性手術的方式是徹底切除病變處狹窄的腸段。過去觀點認為,適合做巨結腸根治手術的年齡是1~2歲,但現在的醫療水平可以提前到6個月齡甚至更早。

家長盡可放心,因為這是一種創傷小、出血少、患兒恢復快的手術,還是早帶孩子處理為好,不然如果病症反復發作,患兒出現體重不增、營養不良、腸穿孔、小腸結腸炎等並發症。

1到3歲疾病
存臍帶和臍帶血的區別是什麼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症狀變化等):現在生二

我的寶寶不吃飯怎麼辦?

我的寶寶不吃飯怎麼辦?

小寶貝睡覺應該注意的幾點

概 述 樓上的小麗是一個專業的護士,幾乎

怎樣教寶寶用杯子喝水

寶寶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訓練其手部小肌肉,發展其手眼協調能力。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