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1到3歲 >> 1到3歲疾病 >> 兒童孤獨症要早發現早干預
1到3歲飲食1到3歲護理1到3歲疾病1到3歲教育1到3歲問答

兒童孤獨症要早發現早干預

兒童孤獨症的發病率逐年遞增,那麼孤獨症的症狀有哪些?了解了這些孤獨症早期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細心觀察做到早期發現並尋求專業幫助,那麼對孩子的康復是很有利的。

兒童孤獨症要早發現早干預

近年來,孤獨症引起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每年的4月2日還被定為世界孤獨症日。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心理門診專家梁穎說,兒童孤獨症的發病率逐年遞增,調查結果顯示,我國0-6歲精神殘疾兒童占0-6歲兒童總數的1.10%。,其中孤獨症導致的精神殘疾兒童占到36.9%,位居兒童精神殘疾的首位。

孤獨症兒童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人們這樣描述孤獨症兒童: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有人說,他們是天才,因為愛因斯坦、凡·高、牛頓等很多出類拔萃的天才生前都有怪異的行為,用現代的醫學方法去判斷,他們很可能患有孤獨症。也有人說,他們是異類,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像個外星人,天外來客。

兒童孤獨症的症狀

■社會交往障礙:不同程度地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體表現如下:

1.嬰兒期:回避目光接觸,對他人的呼喚及逗弄缺少興趣和反應,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觀察和模仿他人的簡單動作。

2.幼兒期:仍然回避目光接觸,叫之不應,對家長不常產生依戀,對陌生人缺少應有的恐懼,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和玩耍的興趣,不會對他人的身體不適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關心,常常不會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戲。

3.學齡期:常常自娛自樂,獨來獨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難學會和遵循一般的社會規則。

■交流障礙:在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礙,其中以言語交流障礙最為突出。

■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兒童孤獨症患兒傾向於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規的方式應付日常生活。具體表現如下:

1.興趣范圍狹窄:興趣較少,感興趣的事物常與眾不同,迷戀於看電視廣告、天氣預報、旋轉物品、排列物品或聽某段音樂、某種單調重復的聲音等。

2.行為方式刻板重復:常堅持用同一種方式做事,反復用同一種方式玩玩具,反復畫一幅畫或寫幾個字,堅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絕換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

3.對非生命物體的特殊依戀:對人或動物通常缺乏興趣,但對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產生強烈依戀,如瓶、盒、繩等都有可能讓他愛不釋手,隨時攜帶。

4.刻板重復的怪異行為:如重復蹦跳、拍手、將手放在眼前撲動和凝視、用腳尖走路、反復聞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早發現早干預

孤獨症有一些早期的表現,如果家長能夠細心觀察做到早期發現並尋求專業幫助,那麼對孩子的康復是很有利的。

其早期預警指標包括:

對於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以下特征可以作為早期發現的警示指標:

(1)6個月後不能被逗樂(表現出大聲笑),眼睛很少注視人。

(2)10個月左右對叫自己名字沒反應,而聽力正常。

(3)12個月對於言語指令沒有反應,沒有咿呀學語,沒有動作手勢語言;不能進行目光跟隨;對於動作模仿不感興趣。

(4)16個月不說任何詞匯,對語言反應少,不理睬別人說話。

(5)18個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隨他人手指指向,沒有顯示和參照與給予行為。

(6)24個月沒有自發的雙詞短語(不是爸爸、媽媽等疊字)。

(7)任何年齡階段出現語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

兒童孤獨症作為嚴重危害兒童社會功能和智力發育的精神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它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只能通過早期、長程、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使其回歸到正常的發育軌道,那麼早期干預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以三級兒童保健網絡為依托,將於今年與澳大利亞的專家合作開展孤獨症兒童的早期篩查工作,對12至24個月的幼兒進行群體篩查,以期在早期發現有孤獨症高危傾向的兒童,開展家長指導、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追蹤隨訪相結合的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幫助孤獨症患兒及家庭實現有效康復。

 

1到3歲疾病
寶寶不吃東西是什麼原因?

寶寶不吃東西是什麼原因?

無法馬上和寶寶建立親子感情應該怎麼辦

概 述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對一切事物都是陌

人工喂養寶寶都有哪些缺點?

1.關於免疫物質的問題。   &

剖腹產發現寶寶左腳外翻有影響嗎?

剖腹產發現寶寶左腳外翻有影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