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疾病多發,這是父母稍不注意寶寶就有可能感冒發燒。但是寶寶有些症狀並不是真的病了,父母要經過細心地觀察來了解寶寶的病因。下面小編就來教你辨別寶寶的真假性發燒~
手摸量體溫的誤差很大,時常會誤判。懷疑寶寶發燒時,首先要確定測量寶寶的體溫是否准確?人類的體溫是依賴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來控制的,嬰幼兒由於此調節中樞尚未穩定成熟,所以體溫高低相差較大,而且常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
如何辨別寶寶的真假性發燒
正常人的體溫並非恆定不變,而是呈波動狀,大約介於36.5-37.5℃。清晨因身體尚在休息狀態,所以體溫較低;而下午及黃昏時分因身體的活動增加,所以體溫會較高。
發燒不是病,它只是身體的一項示警征兆,告訴我們身體內恐怕有問題,可能是疾病因素,也可能不是。
很多身體疾病確實會造成發燒,如各式病毒、細菌的感染發炎、腫瘤癌症、自體免疫疾病、脫水等,這些都需經過各式檢查才能確知,且需加以適當的治療處置。
有許多發熱是屬於非病態性原因所引起的,例如:
1、 運動過度,體內過量活動所產生的熱量無法散出,而使暫時的體溫提高。
2、預防針注射後的短暫發燒,是因身體對疫苗的反應作用。
3、嬰幼兒包裹衣物過多,體熱無法散去。
4、剛喝過溫熱的水(測量口溫)。
5、剛洗完熱水澡。
此類因非病態引起的“發燒”是短暫且良性的,只要找到原因並去除即可。寶寶的活力通常都是正常的,當然在體溫高的時候寶寶精神會差些。
一些發燒是假性發燒,主要由下列原因造成:
1、 估測錯誤所致:如以大人的手掌或額頭去觸摸寶寶的身體或額頭,來感覺其溫度。此方式常會有誤判,因為通常大人手的溫度皆較低,即使摸正常的幼兒亦會感覺他好像在發燒。因此,若有疑問時,一定要以正確的儀器來測量才能確定。
2、 溫度計使用方法錯誤:如測量前未先將水銀甩至35℃以下,或使用不當或未先校正。
3、測溫儀器故障:譬如測量值不准確、水銀溫度計有損壞。
如果確定寶寶發燒,你千萬別這樣做
誤區一:洗澡會讓孩子著涼
冬冬白天有點發燒,醫生說是感冒,開了一些藥。服藥後冬冬的燒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發燒了,38.5℃,服藥又不見效。冬冬媽趕緊給醫生打電話。醫生詳細詢問了冬冬的情況,基本確定沒有其他疾病,建議冬冬媽給孩子用溫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媽死活不干,說那樣會讓孩子著涼,病上加病。
醫生的話:
給孩子用溫水洗澡,實際上也是一種降溫措施,醫學上稱為物理降溫。類似的做法還有用濕毛巾敷頭、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導熱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發時的吸熱作用來降低體溫。此外,洗澡還可以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具體做法是,用低於體溫2℃的溫水浸泡20分鐘,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溫很低的房間內,洗澡後及時擦干,避免風吹,是不會著涼的。
誤區二:用肉湯補充營養
豆豆感冒、發燒幾天了,一直在打點滴。豆豆媽看著豆豆日漸消瘦的面龐,心疼極了,特地去菜場買了些新鮮的豬肉回來煲了湯。豆豆盡管不願吃,但還是在媽媽的軟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裡,豆豆又發起了高燒,上嘔下瀉,哭鬧不安。
醫生的話:
高燒也可以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是對的。但是通過給孩子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這時應給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誤區三:燒退病愈
濤濤因高燒、咳嗽而被醫生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點滴,濤濤沒有再發燒,咳嗽明顯減輕,濤濤媽認為孩子已不發燒了,疾病應該基本痊愈,嚷著要出院。盡管醫生一再解釋孩子的病並沒有好,但她仍然帶著濤濤出院了。
沒想到出院後第二天,濤濤就再次發燒,咳嗽更加重了。
醫生的話:
在生活中誤以為燒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長大有人在,往往導致孩子再次發燒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誤治療。發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症狀,燒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恢復正常,並不等於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才意味著疾病治愈。
誤區四:發燒就是病
樂樂媽給樂樂喂完奶,發現樂樂面色紅潤,一摸腦門似乎發燙了,趕緊拿來體溫表一量——37.5℃!連忙翻出家中的小兒感冒沖劑,准備沖給樂樂喝。恰好這時,樂樂當護士的小姨過來探望,及時阻止了她。小姨說樂樂發燒只是暫時的,是由於穿得過多,加上吃奶用力導致的。經過松解衣被、溫水擦臉,樂樂的體溫很快恢復了正常。
醫生的話:
孩子患病容易發燒,但發燒未必就是有病,因為孩子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偶而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另外,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因此,孩子體溫暫時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認為正常。但當孩子體溫高於38.5℃時,則應引起重視。
奶粉加糖嗎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長得很慢,
6個月的寶寶,能吃成人飯
新生兒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具有特殊部位分布的自限性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