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越來越深,新一輪的輪狀病毒又向寶寶襲來。輪狀病毒性腸炎是波及全球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發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又名"嬰幼兒秋季腹瀉"。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約1.25億嬰幼兒腹瀉。多見於6個月-3歲嬰幼兒。至今尚無特效藥物進行治療,只能對症補液進行糾治。因此,預防輪狀病毒性腸炎特別重要。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免疫力短暫。兒童每個年齡組輪狀病毒(RV)感染都是嚴重胃腸炎的最普遍的致病原因,全世界3歲以下的兒童中90%受到RV感染,5歲以下的兒童幾乎人人都受到RV感染。但RV主要侵犯6~24月齡兒童,這是因為這個年齡組的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健全,其次來自母體的抗體此階段降至最低。感染RV的嬰幼兒男性稍多於女性,但國內一項調查表明,男孩和女孩的發病比率高達2.7∶1,國外也有男孩發病比女孩高2倍以上的報道。
世界上輪狀病毒性腸炎全年均有發病,以秋冬寒冷干燥季節更多見,在我國主要是10-次年1月。
傳染源
RV有很高的傳染性,患者及無症狀帶毒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患者急性期糞便中有大量病毒顆粒,病後可持續排毒4~8天,極少數可長達18~42天。病毒可以在手上殘存數小時,在玩具或童車表面殘存數天。在RV流行的幼兒園玩具上RV檢出率為39%,而在非RV流行幼兒園玩具上RV檢出率只有5%。
臨床症狀
輪狀病毒性腸炎從無症狀、輕微發病到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色水樣腹瀉,腹瀉物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有惡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狀可持續3~9天。除胃腸道症狀外,近年的研究發現,RV可引起許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現不同程度肝功能損害,甚至RV可通過胃腸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小兒秋季腹瀉多發的主要原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如果喂養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可以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喂養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寶寶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周歲內的嬰孩,以10~11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4、溫差大:忽冷忽熱。當氣候突變時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5、有的媽媽怕燙著孩子,喜歡用舌尖舔一舔,試試溫度,這是不好的習慣。還有的媽媽喜歡啄一下奶嘴,嘗一嘗奶的溫度,這更不好,更不要給寶寶嚼飯,成人口腔內的正常細菌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致病菌。
治療方面誤區:
1。濫用抗生素,秋季腹瀉屬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延長病程,導致二重感染,增加毒副作用。越是廣譜抗生素危害越大。氟哌酸、四環素更不可使用。
2。濫用止瀉藥。發病初期更不可使用,以免閉門留寇;是病菌毒素吸收體內,加重對身體的毒害;表現高熱、煩躁、嘔吐的中毒症狀。應加強水電解質補充,待發熱、嘔吐好轉後,酌情使用。
有些止瀉藥,易蒙停、5歲以下禁用;止瀉寧(復方苯乙哌啶)、2歲以下禁用。
正確方法:應加強口服補液鹽、微生態調節劑,中藥、外治療法、藥粥療法均有效。
治療中注意事項:
飲食:寶寶又嘔又瀉,小臉眼看著變尖了,媽媽們很心疼,都費盡心機變著花樣想給寶寶補回去。但這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寶寶的腸胃這時很疲勞,需要休息。可以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如母乳喂養者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可予米湯、稀釋的牛奶、去乳糖配方奶粉或代乳品。嚴重嘔吐者暫禁食4~6小時,但不禁水,待好轉後繼續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吃些粥、爛面條。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飲食,並適當每日加餐1次,寶寶的小臉會很快變回圓潤的。
補水:寶寶腹瀉會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腸腔內的水分不但不能吸收,還會有大量的水析出,如果只喝白開水,是不能被腸道吸收的,還會出現喝水拉水現象。這時如果能口服補液鹽(電解質),不但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補充的電解質,起到止瀉作用。
了解了這些,媽媽們應該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寶寶遠離輪狀病毒,切斷感染途徑是主要方面,媽媽們平時多注意寶寶衛生,不要讓寶寶亂吃東西,玩具等要消毒。輪狀病毒來襲,媽媽們也可以從容應對了。
方法1:營造良好的就餐氛圍 孩子吃了幾口飯,就不吃了
寶寶這半個月只長了二兩正常
新生兒前囟門摸了就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