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1到3歲 >> 1到3歲飲食 >> 如何激發寶寶對吃的興趣
1到3歲飲食1到3歲護理1到3歲疾病1到3歲教育1到3歲問答

如何激發寶寶對吃的興趣

經常遇見家長抱怨自家的寶寶精力旺盛,大人每天被他折騰得筋疲力盡。在這一點上,我的建議是:家長一定要帶著寶寶玩,而不能讓寶寶帶著家長玩。因為家長懂得規則和順序,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建立規則。而寶寶不懂得規則,一旦淘氣出格了,家長沒有預見到(大家都是第一次,這種情況經常會遇到),面對指責,寶寶就會既不理解又非常委屈。

家長既要忙家務,還要帶著寶寶玩,豈不是負擔太重了?其實,根據寶寶成長的年齡段,讓寶寶適當地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寶寶會很高興。比如,讓寶寶和大人一起做飯,利用寶寶對食物最天然的本能來激發學習樂趣,是最簡單易行的育兒方式。對寶寶來說,制作食物、學習技能(在寶寶眼裡就是游戲)的過程遠比只吃現成的有吸引力得多。在制作食物的時候,寶寶更喜歡參與進來,如果給他們機會,允許他們拿著食物攪拌棒攪拌幾下,或者指導寶寶拿一種食物配料在旁邊隨時添加,或者干脆抱著寶寶站在鍋邊(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拿著鏟子有模有樣地翻炒幾下,吃的時候寶寶就會因為是“我”做的,或者“我”參與的,而多吃一碗,挑食、厭食的情況也會大大減少。其實,食物並不一定要非常豐富、非常有營養,但帶著這樣正能量的食物,對寶寶的成長大有裨益。

寶寶通過參與制作食物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多,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一階段:五感訓練(色、香、味、觸、思)

需要家長向寶寶介紹食物的味道(五味)、性質(食性)、顏色(色)、觸摸的感覺(觸)、聞起來的味道(香)和吃完以後身體的感覺和想法(思考,各種情緒的表達、溝通)等。

第二階段:能力訓練(動作協調性、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等)

家長可以准備幾種不同的食材教寶寶分辨,同時通過幫助家長烹調來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例如可以幫助媽媽拿某一種指定食材來分辨食物的類別和性質;剝蓮子或者用線穿蓮子串可以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還可以引導寶寶學習並使用計量工具等。

第三階段:全方位的知識聯系能力訓練

大點兒的寶寶了解更多的營養知識。最基礎的就是今天吃什麼,吃這種食物的好處,比如變白、變漂亮,不生病,鼻子不出血等日常生活常識;出外游玩時,可以講解遇見的各種食物的淵源(自然知識),包括季節的變換、植物的生長、節日的傳說等。冬天吃橘子,Rayman吃了幾瓣就知道不吃了,因為他知道“橘子吃多了上火、咳嗽”。

場景一:有位媽媽是這樣描述的:我家閨女臭美!我告訴她吃了蔬菜會變白、變漂亮!每次我做了蔬菜,女兒都很積極地捧場!然後一邊吃一邊問:“媽媽,這個菜吃了長白還長漂亮嗎?”得到肯定答案後就說:“媽媽我還吃,再給我吃點。媽媽你也吃,媽媽也長漂亮哈!”

再大一點兒的寶寶,自己就會發問一些涉及歷史、文化、宗教、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能根據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閱讀過的書籍、看過的電影等相關聯,尋找新的答案。這個階段,寶寶基本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家長要做好跟寶寶斗智斗勇的知識儲備和心理准備。

場景二:

JON:“媽媽,為什麼人有腸子?”

媽媽:“沒有腸子,你吃進去的東西就不能轉化為能量了。奧特曼沒有能量就不能打敗小怪獸,你要是沒有能量會生病的。”

JON:“那腸子為什麼會動呢(以前告誡他吃完飯不要跳,會肚子痛)?”

媽媽:“腸子動是因為要把食物殘渣運出來,不動大便就會在你肚子裡成堆運不出去,就要去醫院在肚子上開刀拿出來了。”

JON:“為什麼我有腸子呢?”

媽媽:“每個寶寶出生的時候,媽媽、爸爸都給寶寶准備了啊!”

JON沉默中……

過了一會兒,JON又問:“媽媽,喉嚨裡有什麼?”

媽媽:“媽媽不是醫生,不知道。”

JON:“那你怎麼知道我有腸子呢?”

媽媽長時間沉默……

第四階段:思維創造性訓練

一開始可以在制作面食的時候給寶寶一塊兒軟面團讓他揉,同時鼓勵寶寶用面團和其他食材設計並做出各種造型(麥穗、小貓、小豬等);進而可以在制作餅干、蛋糕以及各種菜肴的時候,讓寶寶自己動手,對色彩、味道、食性、氣味以及造型進行整體的協調和裝飾。

第五階段 社會規則的訓練

家庭成員和寶寶、其他小朋友與家長一起烹調的過程,不僅涉及生活技能,還是對協作關系、說話方式、思考問題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方式、社交、禮儀、邏輯思維等社會規則的訓練過程。

第六階段:情商訓練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所有的寶寶都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當寶寶一本正經地投入到自身扮演的角色時,實際也是把生活中模仿家長做飯、請客、言談、思維方式等生活場景復習和強化的過程。

在做利用制作食物激發寶寶興趣的游戲時,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安全第一:對於食物的制作,有些是可以和寶寶一起來分享的,例如:擇菜、洗菜、准備食材和調料等;而家長控制不了的廚房是堅決不許寶寶進入的,例如:有明火、熱油、刀具、烤箱、插座、電器、易夾手的抽屜等危險的環境。

有效溝通:給寶寶做食物的時候要跟寶寶進行有效的互動溝通,一定要在寶寶聽懂並執行大人的指令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指導。例如:家長發出指令“給媽媽拿綠色的青菜”,只有寶寶能夠准確清晰地為媽媽拿來對應食物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表揚),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和操作。讓寶寶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一樣,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就懶得這樣做。

選擇性引導:制作食物的時候要經常給寶寶一些可選擇性問題,從小鍛煉寶寶的判斷能力和決斷能力。“你只能選一個的話是哪一個呢”,如果媽媽每天都會這麼問,寶寶也會主動告訴大人明天想吃什麼、為什麼這麼吃。人一生都要面對取捨和抉擇,從嬰幼兒期就開始鍛煉寶寶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很重要。

耐心細致:教寶寶學東西時候要不厭其煩,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模仿,反復多次寶寶肯定會記住,這種練習可以從小刺激寶寶的記憶能力。呵呵,副作用就是媽媽做事很細致的同時會變得很唠叨。

色覺與味覺:在制作食物的時候引導寶寶對食物顏色的認知(同時給寶寶穿色彩豐富的衣服),培養寶寶的色覺。在兒童腦發育過程中,顏色對寶寶大腦的刺激非常有益。不僅如此,從零歲開始給寶寶味覺上多種刺激,也會同時刺激到寶寶的大腦,也可以激發寶寶的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如給寶寶品嘗一些酸甜苦辣的味道等。

平衡:背著寶寶進廚房(不要抱著寶寶),這樣可以從早期鍛煉寶寶的平衡感。寶寶從小就會有調節平衡的能力,當寶寶的脖子可以支撐住頭和整個身體的時候,就應該盡可能地背著寶寶玩,這樣可以迫使寶寶自我調節身體平衡,從而鍛煉寶寶通過肢體運動保護自己的能力。

語言:和寶寶說話不要使用兒語,比如吃飯飯、撿豆豆等。如果使用寶寶的語言和思考方式進行教育,以後會給寶寶造成負擔。因為寶寶早晚要成為社會人,從兒童的語言和行為過渡到成人的語言和行為,寶寶要承受諸多不安,需要相當長的適應時間。

工具:在廚房使用工具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以正確的方法和姿勢進行,給寶寶做好示范。保證安全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正確使用工具,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規則。別以為寶寶還不會講話、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就是什麼都不懂,父母是寶寶最重要的摹本,哪怕是你走路的樣子,他都會去學!

數量、順序:在讓寶寶參與制作食物的過程中,通過食物強化寶寶對數量和順序的認知也很關鍵。例如:教寶寶數豆子的時候,不僅要按從0到10的順序數,還要按從10到0的順序數,通過這個過程教育寶寶0的存在非常重要。

心理環境:與父母一起勞動,有付出有所得的生活環境才是平衡、和諧、健康的家庭心理環境。

1到3歲飲食
寶貝五天沒大便怎麼辦?

寶貝五天沒大便怎麼辦?

新生寶寶呼吸暫停該做如何處理

寶寶出生後2~20天內可能會出現突然憋氣的現象,早產兒出現的可

6個月的寶寶可以喝鮮豆漿

6個月的寶寶可以喝鮮豆漿

體重與身高標准

體重與身高標准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