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是一個觀察、思考、模仿、記憶的過程,由單字而詞組,進而構成語句。小孩1-3歲後就能比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了。對於說話晚或不清楚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聽力和發音器官均正常,認知能力及語言的理解能力也正常,建議父母不必驚慌,並多對孩子進行語言的訓練。
寶寶說話不清楚未必是病態
許多4歲以前的孩子都存在發音不清楚的問題。原因有很多,其中病理性的原因包括有:先天性唇裂、腭裂、舌系帶過短、牙齒缺失或畸形,大腦發育障礙,聽力受損等。
有不少家長把寶寶發音不清楚歸結為舌系帶過短,只要孩子稍有說話不清楚的表現就帶孩子到醫院要求割舌系帶。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舌系帶過短固然是發音不清、吐字不正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它一般只影響孩子某些字的發音不准,對整個發音過程不起主要作用。
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正常兒童一歲到兩歲後舌尖才逐漸遠離舌系帶,只有部分發育不正常的兒童會出現舌系帶過短。
孩子的發音與聽覺功能、語言環境、智能發育、發音程度等因素都有關,這些因素一般4到8周歲逐步完善,因此,對嬰幼兒發音不准不必過度擔心,小兒有一定的自我糾正能力,會逐漸吐字清除,部分正常兒童要到入學後通過學習才能完全糾正過來。如果孩子確實存在病理性的問題,那麼通過針對性的治療應該也可以改善。
家長如何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
作為父母,面對牙牙學語的寶寶,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應避免家中語言環境過於復雜。在多方言的家中,家人應該達成統一語言,可以盡量用普通話和寶寶交流,尤其在寶寶的語言爆發期(1-2歲)。
其次,要避免照顧周全而使寶寶語言滯後。對孩子的要求要延遲滿足,盡量讓他說出來,再把東西給他;如果發現孩子有某些方面的需要,要讓寶寶自己表達出來。
還有,要創造語言環境,促進孩子交流。讓寶寶融入到集體之中,可以使他們在交流中互相學習,提高語言能力。應避免對寶寶錯誤的心理暗示。家長有時模仿孩子說話而發笑,會給寶寶造成錯誤的心理暗示,寶寶會持續這樣說話而取悅家長。家長應以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寶寶說話,久而久之,寶寶的發音會逐漸正確。");
維生素(vitamin)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
不主動怎麼辦
導語小嬰兒的體溫有一定標准,這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是需要特別掌握的
讓家裡的狗或貓離開家一段時間進行試驗不會有確切的結果,因為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