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啼哭宣告他的降生,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嬰兒與外界交流的唯一手段也是哭聲。面對以各種方式哭鬧的小嬰兒,新手父母可能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擔心、焦慮,或許還有點自責。理解嬰兒的哭聲恐怕是新手父母最希望的了。
嬰兒在舒適愉快的狀態下是不會哭鬧的,他們哭鬧。大體上有兩類原因:一是有所需求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另一個是被病痛所擾。
嬰兒會有哪些需求呢?
生理上的需求:
餓了
嬰兒餓了就會哭。但是,面對一個啼哭的嬰兒你怎麼知道他餓了?大多數媽媽的辦法是把奶頭或奶嘴塞進嬰兒的口中來判斷。應該說這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我們應當注意,對小嬰兒來說,奶頭和奶嘴不僅意味著食物,也是安慰的來源。所以,要判斷嬰兒是不是餓了或者沒吃夠,您還可以用以下辦法:
·看嬰兒吃奶的量
對用牛奶喂養的媽媽來說,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觀察嬰兒吃奶的量。
如果嬰兒吃母乳,媽媽要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嬰兒吃奶的量。嬰兒吃了一側還是兩側、哺乳前後乳房的脹感變化都是媽媽判斷的依據。還可以根據嬰兒哭鬧之前那次吃奶的時間來判斷,一般嬰兒吃奶的時間在一刻左右,如果寶寶吃奶的時間長了或短了,都可能因媽媽的乳汁不夠或嬰兒累了而沒吃飽。
·嬰兒的是睡眠時間
對一兩個月的小嬰兒來說,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如果吃飽了,他們回安靜地睡上兩三個小時,醒後精神愉快;如果沒吃飽,嬰兒睡不了一會兒就會醒,醒後就找吃的。
·看嬰兒的大便情況
吃飽的寶寶每天排便2-4次,大便色澤金黃,呈黏糊狀,也有的成形;沒吃飽的寶寶排出的是饑餓性大便,量少、色綠、質稀薄。
要換尿布了
嬰兒大便或小便後,肯定感覺不舒服。為嬰兒清洗一下屁股,換上一塊柔軟干淨的尿布,如果嬰兒停止了哭鬧,表現出愉快的表情,就說明你理解了他的哭聲。
需要休息
雖然你很難想象小寶寶也會疲倦,但事實如此。有的嬰兒累了會自然地入睡,有的嬰兒則會煩躁,脾氣變得很古怪,一點點事情都可以觸發他嚎啕大哭,並久久不肯入睡。
冷了或熱了
小嬰兒的體溫調節能力如成人,對於過冷或過熱的感受,嬰兒都只能以啼哭來表達。摸摸嬰兒的額頭、背部和手腳,媽媽很容易知道寶寶的冷暖,通過增減衣被能使嬰兒安靜下來。
情感上的需求
父母對小嬰兒的情感有一些誤解。
一個誤解是認為小嬰兒沒有情感需求。那麼,為什麼媽媽的懷抱常常能安撫寶寶的哭鬧?為什麼媽媽的乳頭能給寶寶以安慰?那是因為嬰兒在這裡找到了那種被關心、愛護、保護的安全感。因此,嬰兒雖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但還是哭鬧不安就說明他們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吃飽、睡足以後,獨處得太久了。
對嬰兒的情感的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嬰兒會用哭聲促使父母按他的要求來做。這實在是高估了嬰兒的本事。按照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嬰兒的思維是感知動作性思維,即其思維是對物體的感知,僅在動作中行動,離開動作和實物,思維就停止。這也就是說,一兩個月的小嬰兒還不能高明得懂得把哭鬧作為迫使父母就范的手段。因此,嬰兒的哭聲真的是他們情感需求的表達,而不是威脅。
澄清了這兩個誤解,當嬰兒再次"無理取鬧"的時候,你就該抱抱他、逗逗他,或者讓他躺在你的懷抱入睡,讓他得到更多的安全感。
疾病引起的哭鬧:
嬰兒哭鬧,大多數情況下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也有一些時候是因疾病而起。
腹痛
很多疾病會引起嬰兒腹痛,常見的有腸痙攣、腸套疊等。
嬰兒因腸痙攣而哭吵時,奶頭和媽媽的懷抱都不能使嬰兒安靜下來,但媽媽用溫暖的手輕輕撫摸嬰兒的腹部有時能起"鎮靜"作用,使嬰兒彎腰、腹部松弛,有時也會使嬰兒安靜些。如果用手觸摸嬰兒的腹部,你可以感到“咕咕”聲。這種嬰兒哭吵的特點是一陣一陣的。
當嬰兒一陣一陣地吵鬧時,媽媽還必須警惕一種疾病,那就是腸套疊。這時嬰兒的哭聲更尖銳、更激烈、更痛苦,一次可持續10分鐘。無論用何種方式,都不能使嬰兒安靜。此外,嬰兒還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便血等,用手指細觸嬰兒腹部,可能會觸及臘腸一樣的包塊。
佝偻病
佝偻病就是媽媽們通常說的缺鈣,實際上大多是缺乏維生素d。此時,嬰兒的哭鬧以夜間最甚,有"夜哭郎"之稱,嚴重的會發生抽搐。佝偻病還有其他的表現,如夜汗多、出牙遲、枕部頭發稀少、方顱等。
其他疾病
實際上,幾乎任何讓嬰兒不舒服的疾病都會使嬰兒哭鬧不安。例如,感冒所致的鼻塞會使嬰兒感到煩躁不安而哭鬧,尤其在睡眠和吃奶時。嬰兒患中耳炎也會哭鬧不安,並用手抓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