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又稱為“四六風”、“臍風”、“七日風”等,它是指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新生兒的臍部,並產生毒素而引起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這種疾病與孕婦生產時各項衛生消毒不達標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在接生斷臍時,接生人員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密等情況,會造成新生兒破傷風。可以說新生兒破傷風是一種可以完全避免的疾病,但是在醫療條件較差的發展中國家,衛生條件和消毒措施無法達到要求,因此新生兒破傷風的幾率就比較高,我國通過不斷的努力,現在已經大大降低了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幾率。
新生兒破傷風的症狀新生兒破傷風會有潛伏期,一般是在3-14天,較多情況為4-7天,潛伏期越短病情就越嚴重,病死率也越高。早期的症狀有寶寶出現哭鬧、口張不大、吃奶困難等,隨後還會出現面部肌肉緊張,牙關緊閉,口角上牽,呈“苦笑”面容,通常還伴有陣發性雙拳緊握,父母可以看到寶寶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張狀,呼吸肌和喉肌的痙攣還會引起青紫,甚至窒息。任何輕微的刺激都會誘發痙攣的發作,而且痙攣發作時患兒神志清楚。
除了這些症狀以外,在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過程中,還有並發肺炎和敗血症等疾病,病情較為復雜。
新生兒破傷風的傳播途徑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通常與接生時的衛生條件有較大關聯,在一些條件較差的地區,接生時沒有嚴格對分娩器材進行消毒,尤其是需要剪短臍帶的剪刀和接生者的雙手,這些會直接接觸到新生兒的臍部,而破傷風桿菌正是通過臍部入侵,因此,在接生過程中的這些不達標的衛生和消毒條件都屬於傳播途徑。
新生兒破傷風也有通過創傷感染的情況,傳播途徑破傷風芽胞桿菌是土壤中常見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新生兒因外傷受帶有破傷風桿菌的泥土或其他異物感染也會發生新生兒破傷風,但是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少。
還有一些感染途徑比如產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術後感染等,也會引起新生兒破傷風,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新生兒破傷風如何治療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主要有四種方式,首先是護理,將患兒安置在安靜避光的環境中,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刺激和痙攣的發作。而在痙攣期應該暫停進食,可以通過靜脈供給營養,症狀減輕之後才能試用胃管喂養。除了這些,寶寶的臍部還需要使用3%過氧化氫清洗,塗抹碘酒、酒精以進行護理。
其次是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是抗病毒治療只能中和游離破傷風病毒,這種治療方式對於已與神經節苷脂結合的毒素是無效的,因此需要盡早使用。
第三,治療還需要通過止痙藥來控制痙攣,它可是成功治療的關鍵,這類藥物主要有地西泮、苯巴比妥鈉和水合氯醛。地西泮的使用方法是緩慢靜脈注射,5分鐘內即可達有效濃度;苯巴比妥鈉也是靜脈注射,可與地西泮交替使用;使用10%水合氯醛用胃管注入或灌腸,它是用於臨時發作時的用藥。
第四,使用抗生素治療,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鉀硝唑、靜脈滴注等都可以殺滅破傷風桿菌,達到治療效果。
新生兒破傷風如何預防新生兒破傷風對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有重大的威脅,因此我們需要及早進行預防,從根源上減少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
1、注重接生環節
預防新生兒破傷風應該注重接生環節的衛生和消毒條件,推廣新法接生,在剪臍帶之前,應該先將剪刀用火燒紅、冷卻後或用2%碘酒塗剪刀,待干後再剪斷臍帶,線繩也應用2%碘酒消毒後結扎臍帶,並多留臍帶殘端數厘米,爭取在24小時內臍帶按嚴密消毒方法重新處理。
2、孕婦肌注破傷風類毒素
當抗體血清中破傷風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時,可以有效地保護機體免於破傷風感染,因此對於不能保證無菌接生的孕婦,應該在妊娠晚期注射2次破傷風類毒素0.5ml,相隔1個月,第2次至少在產前2周(最好1個月時)肌注,這樣的免疫接種可以很好地避免新生兒破傷風。
3、加強宣傳
新生兒破傷風的損害很大,因此應該加強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它的病因、症狀和預防等信息,科學知識的宣傳能讓新生兒破傷風在更廣的范圍內得到預防,尤其是在貧困落後地區更加要加強宣傳。
正常的新生兒一般在娩出1~2分鐘內結扎臍帶,將其與胎盤斷離。位
寶寶偏食是缺鋅嗎
生理性腹瀉多見於8個月內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後不久即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