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母乳喂養所引起的黃疸。這種情況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喂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不過寶寶的身體健康完全沒有收到影響。
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正常足月的嬰兒,母乳性黃疸情況會在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可以持續2-3周,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這是因為嬰兒喝下母乳後,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情況。
經了解,大約有10%-15%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不過,寶爸寶媽們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是在母乳喂養期間膚色會偏黃一些。所以寶媽們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養需求,繼續給寶寶喂養母乳。
母乳性黃疸原因母乳性黃疸原因是什麼?據了解,目前醫學上對造成母乳性黃疸的原因暫時還不是很清楚,但醫學研究專家們普遍認為,母乳性黃疸的出現,是因為寶寶在喝下母乳後,身體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從而出現寶寶在母乳喂養期間膚色偏黃的情況。也有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復吸收,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
支持以上兩種說法的專家,具體推測出以下三大原因: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不飽和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於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黃疸症狀母乳性黃疸主要可以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兩種類型。早發性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遲發性一般是在出生後7-14出現,具體的情況都是逐漸加重,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0-30mg/dl,升高的膽紅素水平可持續2-3周,然後緩慢下降,3-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母乳性黃疸症狀有哪些
1、最明顯的是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寶寶膚色會偏黃、眼白也會泛黃。不過母乳性黃疸以輕、中度為主,重度少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多見。
2、寶寶身體情況一般都良好。寶寶除黃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滿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陰性。
3、停母乳後黃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後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迅速下降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膽紅素將在1-2天內回升,然後持續一段時間後緩慢下降。不停母乳膽紅素也會自行降至正常。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雖然說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普遍情況下都會出現皮膚偏黃、眼白泛黃的母乳性黃疸情況,但對於愛兒成命的新媽來說,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依然會讓她們感到不安和擔憂。那麼,如果出現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如果母乳性黃疸現象持續2-3周還沒消退,建議可以到醫院接受檢查,確認寶寶是否為母乳性黃疸。新媽們也可以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以測量寶寶血液中膽紅素的量。如果膽紅素有減少,那表示引起黃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這個時候寶寶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療,新媽們可以照平常一樣喂養,不要因為怕黃疸而停止哺喂母乳。
不過,媽網百科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暫停母乳喂養的期間,媽媽應該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以便確認是正常的黃疸情況後繼續母乳喂養。一般來說,隨著月齡的增長,母乳性黃疸可逐漸消退,對寶寶生長發育都不會帶來影響,所以新媽們不必過於擔心。如果停用母乳後黃疸沒減輕,或反而加重,應該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經了解,並不是所有的寶寶在母乳喂養期間都會出現母乳性黃疸情況,大約有10%-15%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如果准媽們想要減少黃疸發生的可能性,以下有關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的內容或許會對你有用。
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
1、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
2、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鼓勵增加新生兒早期乳汁攝入量,能讓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3、堅持多次少量喂奶原則,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4、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5、寶寶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早產兒出院前除了這兩個還有什麼檢查,這兩個有時間限制
寶寶大了,兒童床你准備好了嗎?寶寶要自己的小房間,自
為什麼總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