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引起的原因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1.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表現及症狀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腭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龈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治療 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這些孩子機體抵抗力普遍較差,如果口腔護理不當,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並大量繁衍。兩側頰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處可見白色點狀或片狀膜樣物,不易拭去,強行去除,其下方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嚴重的鵝口瘡患兒,口腔內猶如白色雪花層層疊疊,壅塞咽喉,影響呼吸,患兒煩躁不安、拒食。 ●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全身用藥 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飲食衛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鹼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營養供給 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髒、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怎樣預防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霉菌主要來自產婦陰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寶寶的皮膚或口腔粘膜接觸到這些被霉菌污染過的東西後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母親喂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干淨自己的奶頭,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裡長出白色絮狀物時,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這樣做是徒勞的,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許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時候又繁殖起來。由於弱鹼環境不利於霉菌生長,故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每天3次即可,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以免沖掉口腔中的藥物。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咨詢。 小兒口腔粘膜薄而嫩,易被過熱食物燙傷、過硬食物擦傷或進食時咬傷,繼而發生感染導致口腔潰瘍。有的幼兒在腹瀉或營養不良時也會發生口腔潰瘍。一旦潰瘍形成,所進食物的化學成分就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引起創面疼痛,此時,小兒會表現出拒食、煩躁甚至發熱的症狀,直接影響幼兒身體健康。 小兒發生口腔潰瘍後,除做好口腔的清潔護理外,藥物治療是不可缺的。現介紹一種簡易的藥物治療方法:取品服維生素c1片,放在一起研成細粉,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於潰瘍面上,每隔2小時一次,1-2天創面即可愈合。藥粉剛敷上創面時有疼痛感,但很快會消失。 上述治療方法之所以能夠奏效,主要是:維生素c能促進傷口愈合;而人體缺乏核黃素時會發生口角潰瘍。將這兩種藥物直接敷於創面,能使藥粉較快發揮作用,縮短治療時間。 口舌生瘡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中醫根據口瘡的形狀和發生的部位不同,分別叫做“鵝口瘡”、“口瘡”和“口糜”。若發生於口的兩角者,又名 “燕口瘡”。引起口瘡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情亦有輕有重,輕者僅影響小兒乳食的攝入,重者可出現全身不適的症狀,所以對小兒的口瘡病應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護理,並針對不同的病因,在平時應做好預防。 早期發現小兒出生後,應經常查看小兒的口腔,若見舌上布滿白屑,其狀如鵝口或雪片者,或似奶塊而不易擦去者,即是患了鵝口瘡病。對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或久病體弱兒,特別是消化不良腹瀉的患兒,更需經常查看口腔有無白屑或舌上、口頰兩側黏膜、口唇內側、齒龈、上腭的咽部有無生瘡。若嬰幼兒突然不吮奶,不願飲水,或拒絕喂食,或聞口臭,語音不出,或見流口水等時,要注意查看孩子的口腔是否有口瘡。當幼兒訴口痛時,一般來講口舌生瘡為多(除牙痛外)。若孩子患其他的疾病,同時較長期服用兩種以上的抗生素時,也要多查看患兒的口腔有無口瘡發生。 及時治療患兒口瘡被發現後,家長也不要太著急,應想辦法積極治療,病情較輕的可以試用以下方法治療: 單方口服 1.仙鶴草30克,一日一劑,分多次口服。2.板藍根或大青葉15~3 0克濃煎服,一日一劑分多次服,亦可服板藍根沖劑。3.黑芝麻15克咀嚼,治兒童口瘡久不愈屬虛者。 外用塗局部:1.柿霜,每日少許塗患處。2.百草霜、橄榄碳各等份,研成細末,撒患處,每日3次。3.野薔薇花露塗拭患處,每日3~4次。4.養陰生肌散,先用 3%雙氧水棉球洗患部,再用0.1%雷佛奴爾棉球洗去泡沫,擦干再塗用此藥。5.冰鹕ⅲ 咳丈傩恚 劣诨即Γ 咳?~6次。或用冰硼散藥少許加蜜糖,調成糊狀,塗布患處亦可。6.鵝口散,用於幼兒鵝口瘡,外用少許塗口,每日3~4次。7.錫類散或青黛散,用於口瘡潰瘍者,少許塗口,每日3~4次。 西藥:1.維生素B2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2.2%~5%碳酸氫鈉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3.對服用抗生素引起的口瘡,可用制霉菌素混懸液塗拭患處,一日3次。 思密達是一種消化道黏膜保護劑 ,其成分為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細顆粒。思密達對胃腸道黏膜有很強的吸附能力 ,服用後迅速形成一層保護膜 ,增加了腸道對細菌、病毒及其它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 ,並可改善黏膜的通透性 ,減少了腸液的分泌 ,因此對腹瀉及黏液便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臨床上多用來治療腹瀉。近年來發現思密達治療小兒口腔潰瘍病也有明顯效果。 據張芳報道 ,取 30例口腔潰瘍病患兒作為治療組 ,取同期患兒 30例作為對照組。治療方法是 :兩組中有發熱及末梢血白細胞增高者均使用青霉素靜滴 ;有口腔疱疹病變者給予病毒唑靜滴 ,同時口服多種維生素。兩組不同點是對於口腔潰瘍局部處理 ,治療組用思密達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 ;對照組用西瓜霜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兩組均以 7天為 1個療程。結果 ,治療組潰瘍愈合率為 9 3.4%
健康咨詢描述:
多大的孩子可以和鮮奶
寒冷季節,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的手腳等處出現凍瘡、開裂,臉部皮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