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發來"喜報",喜得一名小王子,母子平安。道賀之余我趕緊給她打了一個"預防針",告訴她新生兒易患哪些疾病,應如何應對。我這並不是"烏鴉嘴",而是"有備無患"。新生兒剛剛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身體十分嬌弱,很容易生病,作為新手媽媽,一定要做好"准備"才行。
1、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濕疹是一種內外因素作用下常發的疾病,內在因素是患者本身具有的過敏性體質,或新陳代謝障礙。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因素等。其中蛋白質,牛奶,吸入花粉、塵螨、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新生兒濕疹最常見的誘因。
新生兒濕疹一般發生在面部兩側、前額、下颚,有的孩子在耳部也可以發生。剛開始時是一些紅疹,接下去會有滲出,有黃色的分泌物、結痂。新生兒臉上長出一粒粒白色的小顆粒,顆粒周圍泛濕疹有自愈性,一般在4--6個月後可以逐漸自愈,也有部分寶寶到1歲才好轉。
預防與護理: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松些,以全棉織品為好。藥膏塗抹得要稀薄,對寶寶的舉動稍加注意。一般情況下基本不會出現不良影響。
2、新生兒驚厥
驚厥俗稱"抽風",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早產兒更為多見,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種表現。一旦發現新生兒驚厥,應立即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驚厥發作持續時間較短,動作較小,又由於許多新生兒被包得嚴嚴實實,因此如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新生兒抽風的動作。新生兒驚厥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動,表現為眼睛的斜視、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動,或表現為嘴部類似吸吮的動作,也可以有一個肢體、一側肢體或雙側肢體抽動。總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時特別是局部小的抽搐與新生兒的正常動作不易區別。
抽搐與新生兒的正常動作區別如下:
(1)姿勢的改變:正常的新生兒肢體常呈屈曲狀態,但又非過分曲屈,腕、膝、肘、踝等關節的角度一般不小於90度,打開包被四肢常有不規則的舞動。如四肢各關節角度小於90度,說明肌張力增高,若四肢松軟、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說明肌張力低下。
(2)面色改變:新生兒嚴重驚厥時,常伴有短時間的面色發白或青紫,有時可同時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變:新生兒驚厥時大部分同時伴有短時間的意識喪失,表現為失神、瞪眼或斜視等。總還會伴有神志、面色、肌張力等等的改變,仔細觀察不難識別。
3、新生兒呼吸暫停
我們有時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寶寶會突然停止呼吸幾秒或更長時間,然後又自行恢復正常呼吸,臉色及心跳沒有改變,這些現象屬正常現象。而我們所說的呼吸暫停,是指呼吸停止時間達20秒以上,伴面色發绀,心率減慢至100次/分以下,肌張力下降的表現,這是由於新生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呼吸系統結構發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不穩定所造成的。所以早產兒尤其多發,約有40~50%的早產兒可發生呼吸暫停。此外,窒息、肺炎、心血管先天性畸形、感染、核黃疸、低血糖、低血鈣及突然的冷熱刺激等也可導致呼吸暫停。如發作頻繁,可有生命危險。
4、新生兒肺炎
肺炎是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病。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而且患病後危險性較高,特別是體弱兒、佝偻病、貧血、營養不良及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兒,更容易患肺炎,並在患病後病情重,身體恢復慢。
症狀識別:新生兒的胸廓發育相對不健全,呼吸肌軟弱無力,因此無力咳嗽。而且,新生兒患肺炎時,不像大一些的孩子那樣出現明顯的咳嗽、發燒、氣喘等症狀,甚至體溫下降,有時只表現出吸吮差、容易嗆奶、哭聲較輕或不哭,嘴裡像螃蟹似的吐泡沫等,很多父母往往會誤認為是感冒或其他問題。但抱患兒去醫院時,卻經常會被醫生發現病情已發展得很危險了,所以死亡率較高。
新生兒患肺炎時,很多時候在肺部也聽不到特有的濕羅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確診斷,給診斷帶來很大麻煩。對於新生兒來講,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可通過數呼吸次數幫助父母及早發現肺炎。由於正常的新生兒的呼吸節律並不規則,一陣快一陣慢,有時甚至有短暫的停止,所以在數1分鐘的呼吸次數時不能采取數15秒再乘以4的方法,正確做法是要數滿1分鐘。
還有一項觀察可幫助父母識別。新生兒患肺炎時會出現胸凹陷,即吸氣時胸壁明顯下陷,並且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為了准確起見,以上現象要在安靜狀態下觀察。
同時注意觀察孩子有無煩躁不安、精神不好、吃奶差、嗆奶並奶汁從鼻中流出、嘴吐泡沫等表現。
5、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2-3天後,皮膚都會不同程度的變黃。先是面部變黃,隨之鞏膜、皮膚逐漸變黃,但精神、吃奶和睡眠都沒明顯變化,只是尿色稍黃,這是生理現象。足月兒的黃疸現象,大約持續4-6天,7-10天逐漸消退;早產兒大多在生後3-5天出現黃疸,6-8天達到高峰,而且黃疸消退的時間也較晚,可能在2-3周後才能消退干淨。
在新生兒黃疸中,有少數孩子屬於病理表現,如一出生就出現了黃疸,或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明顯黃疸;皮膚黃疸程度較重,除了面部、軀干、四肢外,手掌和腳掌也變黃;皮膚黃疸的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或更長的時間,早產兒超過3周;皮膚黃疸時輕時重,不是越來越輕;黃疸消退後重新又出現等。一旦出現以上情況,父母要及早注意,並及早帶孩子就醫。
病理性黃疸往往在皮膚發黃的同時,還伴有不願吃奶、吸吮力弱、精神不佳、嘔吐腹瀉、發燒或體溫低、大便顏色發白等表現。這些表現是由於新生兒溶血病、敗血症、肝炎、膽道畸形、內髒出血等疾病所引起。
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治療,幾天後黃疸就會自然消退。不過,有些喂母乳的孩子黃疸會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數月,這種情況被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樣的孩子無任何疾病的表現,吃奶、精神狀態都正常,去醫院就診也檢查不出異常,包括做化驗。不過,母乳性黃疸一般影響不大,無須停喂母乳。黃疸嚴重時只要暫停母乳3-4天,黃疸就會明顯減輕或逐漸消失。停喂母乳期間可改喂配方奶,在醫生指導下采用藥物和藍光治療。
一旦懷疑孩子是病理性黃疸,就應及早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確定後及時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引起核黃疸。核黃疸不僅有引起智力發育障礙的可能,甚至會導致死亡,是新生兒的黃疸最嚴重的後果。
1月的寶寶,出生醫生就說有,剛拍的片子醫生說還有一點
正常嬰兒哺乳時間約是每
你給寶貝洗澡是在晚飯前還是晚飯後呢,很多家長選擇後者
寶寶1歲多,她指甲中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