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 量體溫+退燒處理
新生命報到,總帶給父母無比喜悅,但在“有子萬事足”背後,是一連串的忙碌與擔憂。剛出生的寶寶,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發育完成,體溫變化較成人明顯;寶寶一旦有體溫升高的情形,到底是非病理性發熱?還是染病發燒?常讓父母摸不著頭緒。醫師建議,正確量體溫,仔細觀察孩子活動力,面對“燙手山芋”,您可以不必慌張!
許多兒童疾病,“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小兒科醫師門診中,至少有80%以上兒童,是以發燒作為主訴。
事實上,“發燒”是兒童生理的一種“征兆”反應,不是所有疾病都會造成小兒發燒;同樣地,當孩子體溫超出正常標准時,也不一定是因病所致。台安醫院婦幼衛教組護理師陳玉梅指出,由於新生兒位於大腦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加上嬰兒的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制造身體熱能的作用很強,所以小孩體溫,普遍會比成年人還來的高。
誤調“恆溫裝置”小兒體溫直飙
專家指出,控制人類體溫的調節中樞,位於腦部的下視丘,在正常狀態下,體溫多被控制在一穩定、合理范圍內。影響人體產熱與散熱的因素很多,舉凡環境溫度、情緒、壓力、飲食、穿著、運動、疾病等,都會影響人體正常體溫調節。
專家表示,人體為了使體內細胞維持正常運作,會自動透過位在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把體溫設定在正常、合理且固定的范圍內。之所以會引起發燒現象,是因為當病毒或細菌入侵人體時,會釋放出一些介質與毒素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使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產生溫度誤判。而寶寶正常體溫應該是37度才對,但當人體類似“恆溫裝置”的體溫調節中樞失調,會使大腦誤以為39度或更高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專家進一步解釋,因疾病所引起的發燒機轉,是先由細菌或病毒入侵人體,產生某些誘發體溫變化的介質,而後經由血液循環,到達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使其重新設定基礎溫度基准。當人體的正常體溫設定值,受細菌、病毒等病理性因素影響,改變原先標准;大腦還會將訊息傳導至肌肉與皮膚,使其人體藉由發抖、血管收縮、打寒顫等生理反應,表達發燒症狀。
專家強調,小孩子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會發燒,“即使不發燒,也有可能得到嚴重的疾病”。另外,發燒的溫度越高,也不代表就病的越嚴重,發燒只是許多疾病過程中的衍生現象,是一種自我保護效應,並不代表疾病的嚴重度。
年幼的寶寶既不會訴說“看不見”、“看不清”等視覺困難,又不能配
寶寶3個多月拉綠色的大便晚
何時選擇液態鮮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