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維生素K缺乏症是由於缺乏維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臨床主要見於新生兒出生前三個月內,為嬰兒期較常見的疾病。如果孩子患病,可能會流血不止或腹瀉、抽搐、腦水腫,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或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
專家表示,單純母乳喂養尤其是初乳喂養的孩子更易患此病,而新生兒濫用抗生素也是人為導致此病發生一大誘因。孕婦應從懷孕中後期開始補充維生素K,健康足月新生兒一出生也應立即補充以積極預防此病。
新生兒出血不止
原是患“維生素K缺乏症”
小材(化名)出生不到一個月時突然高燒久久不退,到診所注射退燒針後針眼出血難以止住,隨後送入院治療。在此期間,小材每天不停抽搐,CT檢查發現其顱內出血,繼而發生腦水腫,在實施引流術後才僥幸保住小材的性命。醫生最後確診其患有“維生素K缺乏症”。
維生素K缺乏症是一種獲得性、復合性出血性疾病,由維生素K缺乏引起,以有出血傾向、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特征。
專家介紹,維生素K是參與人體血液凝固的一種重要物質,一旦缺乏,就會帶來“流血不止”等凶險情形。在臨床上,維生素K缺乏的患兒大多數是出生後3個月內逐漸開始顯現,這部分患兒絕大多數為母乳喂養,體內維生素K含量偏低,因為母乳中維生素K的成分比例僅為牛奶的1/4,且初乳幾乎不含維生素K,加上母乳喂養者腸道內細菌少,維K合成也少。
“人體自身不能制造維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產物或腸道菌群合成。成人一般可以通過食物或腸道菌群得到足量補充,而維生素K比較難以通過胎盤吸收,所以,嬰兒體內沒有多少‘老本’可用。從子宮娩出的嬰兒,腸道內還是一片‘潔淨’,處於無菌狀態,還不能幫助自身合成維生素K。”專家解釋說。此外,新生兒生長發育快,對維生素K需要量較大,更加容易引發攝入不足。
足月新生兒也須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K嚴重缺乏的嬰兒可因腦出血而致死或致殘,但它完全可以通過早觀察早發現進行預防。“如果母親本身就嚴重缺乏維生素K或者使用加快維生素K氧化降解的藥物,造成體內維生素K含量下降,所生下的嬰兒一般也會缺乏維生素K。”此外,如果嬰兒誕生就出現臍帶殘端無故滲血不止或嬰兒突發莫名抽搐、腹瀉等現象,則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般可以通過查凝血酶判斷是否患有此病。
專家介紹,除此之外,寶寶出生後三個月內如果全身多部位出血,尤其是胃腸道出血或皮膚皮下出血,表現為皮膚出血點淤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等,都是此病的危險信號。
專家介紹,新生兒一定要補充維生素K。長期以來,不少父母誤認為只有出生體重不足、早產兒以及有產傷的嬰兒容易患維生素K缺乏症,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資料表明,即使身體完全健康的足月兒,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K而引起顱內出血等征兆。
目前,基本上正規醫院都會在新生兒出生時就為其補充維生素K,絕大部分寶寶都能通過出生後的迅速補充而避免體內維生素K缺乏。
擅自用抗生素或致維生素K缺乏
臨床發現,不少新生兒患上常見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後,部分年輕父母未遵醫囑自行買藥,導致抗生素濫用,從而人為引發孩子維生素K缺乏。“如果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或磺胺藥,都可能抑制腸道正常菌群生長,造成維生素K嚴重缺乏,從而導致嬰兒凝血機制障礙。”專家表示,“嬰兒無小病 ”,因而針對其用藥必須非常慎重,孩子一旦有任何異常都應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補充維生素
孕婦多吃蔬菜西紅柿
從臨床統計的情況來看,維生素K缺乏的嬰兒大多數來自農村,很多直接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正常補充維生素K導致。
目前,國際上使用維生素K對新生兒預防維生素K缺乏症的總趨勢是:由肌注改口服,由1次變多次,由嬰兒服用擴展為母親服用。孕婦應從32至36周起,服用適量的維生素K,直至分娩。臨產的孕婦在分娩前1~4小時肌注或靜滴維生素K,新生兒也要補充維生素K。
專家指出,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腹瀉的嬰兒,以及3個月內單純母乳喂養兒,一定要實施常規維生素K的補充;臨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患兒出血,在尋找病因的同時,應該立即肌注維生素K,以防進一步導致顱內出血;患阻塞性黃疸或嬰兒肝炎者,應預防性給予維生素K。
此外,對接受大劑量水楊酸鹽治療、完全胃腸道外營養患兒,亦應給予維生素K補充。
除了口服和肌注的方式來補充維生素K,還可以通過孕婦均衡飲食來調節,如多進食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食物,像菠菜、苜蓿、西紅柿及魚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