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1:剖腹產無需再忍受宮縮痛 錯
很多人都因為懼怕強烈的宮縮痛才放棄自然分娩的機會,轉而投入剖宮產的“門下”。其實,就算是剖宮產,宮縮痛也是再所難免的。大部分的產婦在剖宮產後會感受到子宮強烈收縮產生的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產後痛”。產後痛的原理和生產時的子宮陣痛一樣,都是子宮間歇性的收縮引起的,通常會持續2~3天之久。
因為產後子宮須依靠收縮的力量才能恢復原狀。經過漫漫的40周懷孕,子宮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為了容納胎兒,經由荷爾蒙的變化,子宮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生完完畢之後,奧妙的人體就會經由一個和緩的過程,讓子宮恢復原貌。子宮收縮的正常進程應是:產後兩星期縮到骨盆腔裡面,4個星期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
手術之後,子宮內殘存血液會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子宮經過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慢慢恢復成原來大小。而且由於剖宮產後還要忍受傷口的疼痛,這兩種疼痛加在一起,實際並不比自然分娩時的產痛好過很多。
傳說2:自然產後很難憋住尿 錯
也許你曾聽人跟你說過,自然分娩會對膀胱肌肉和韌帶傷害,帶來產後尿失禁。這是不真實的。
女性在懷孕期間,隨著子宮的不斷膨脹、增重,很容易出現膀胱頸及尿道的肌肉韌帶松弛,從而改變了膀胱與尿道的正常位置。加之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也會相對松弛,膀胱和尿道的位置相對下降等,這些就都為尿失禁提供了可能。但這只是產後在少數人身上可能發生的一種短期的自然現象,不應把它看作是自然分娩的後遺症,並因此對自然分娩產生恐懼。
醫學上將這種稱為壓力性尿失禁,只要產後很好地調養,適時進行盆底肌肉的自我鍛煉,避免過早負重,這種壓力性尿失禁是可以痊愈的。
同時你也應該了解,剖腹產其實是一項有很大風險的手術,也有引發很多並發症的危險,其中就包括切口對於膀胱的傷害。
傳說3:分娩時要多吃東西 對
臨產時,由於宮縮陣痛,有些人無法保持鎮靜,又不想吃東西,甚至連水也不喝。這些狀況對於分娩是不利的。在待產時,產婦應該盡量吃些東西,因為只有足夠的能量保證子宮的良好收縮,才有體力把孩子排出。不好好進食、飲水就會造成脫水,引起全身循環血容量的不足,當然供給胎盤的血量會減少,引起胎兒在宮內缺氧。
第一產程時,由於不需要產婦用力,因此產婦可盡可能多地吃些東西,以備在第二產程時有力氣分娩。所吃的食物一般以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為主,因為它們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比蛋白質和脂肪短,不會在宮縮緊張時引起產婦的不適感或惡心、嘔吐;其次,這類食物在體內的供能速度快。食物應稀軟、清淡、易消化,如蛋糕、面條、粥等。
第二產程中,多數產婦不願進食,此時可適當喝點果汁或菜湯,以補充因出汗而喪失的水分。由於第二產程需要產婦不斷用力,產婦應進食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
傳說4:破水以後就要趕快生 錯
羊水的主要成份是胎兒的尿液,當然其中含有非常少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生長激素,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胎兒受到外界的撞擊,起到減震的作用,還可以保持恆溫,使胎兒免受溫差影響。可見,羊水並非是在為胎兒提供氧氣或分。所以破水後羊水流出,不意味著給胎兒提供氧氣和養分的通道就中斷了。事實上,如果已臨近預產期的准媽媽出現了破水的現象,大概她需要花上一天(有時甚至會更長)的時間,分娩的宮縮才會開始。
所以,到時大可不必慌亂地奔向醫院。這時准媽媽可能不需要催產素的幫助,絕大多數人會在24小時之內進行分娩。如果在孕35周到孕37周之間的孕婦發生了破水,醫生會想辦法讓寶寶提前生出來,雖然算是早產,但這時胎兒的肺部已經發育成熟,分娩後可以順利存活。總之,破水並沒有那麼可怕,但你必須很重視,及時去醫院就可以了。1 2 下一頁
食物一:白糖 許多孩子喜歡吃甜食,例如用白糖制作的
低脂還是低糖? 吃什麼最能減肥?哈佛等大學的科學家最
原標題:了解寶寶“排便心理” 近期我們兒童自由繪畫
健康咨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