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為什麼容易發熱?
1.體溫調節能力差
測體溫前要先把體溫表裡的水銀柱刻度甩到35℃以下。測腋下體溫前應擦去寶寶腋窩的汗,然後將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深處,盡量緊貼皮膚,家長將寶寶的胳膊扶好,5分鐘後取出讀數。新生兒皮膚脂肪薄,體表面積大,對產熱和散熱調節能力差,體溫易受周圍環境影響,易引起新生兒發熱。
2.皮膚脂肪少
嬰幼兒時期由於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體表面積相對大,皮膚脂肪少,產熱和散熱容易發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容易波動。一般來說,小兒體溫升高較成人明顯,體溫波動范圍較成人也更大。小兒正常體表體溫在36-37度之間,如孩子的核心體溫達到或高於37.5時,就要想到寶寶是否發燒了。
3.感染&非感染因素導致發熱
新生兒發熱的原因可分為由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和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導致發熱症狀,常見的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發熱常見於蒙被綜合征,該病多發生剛降生不久的新生兒。若衣被過暧或蒙被睡覺,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昏迷,甚至還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專家點評:嬰兒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皮膚脂肪少,產熱和散熱不平衡,所以新生兒體溫容易波動。新生兒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症狀及蒙被綜合征。
發熱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
1.高燒可引起驚厥及全身症狀
發燒本身只是疾病的表症,一般不影響兒童大腦和生長發育,除非因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而發生高燒時才有可能因發熱而引起高熱驚厥或其他全身症狀。高熱驚厥病常見於兒童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且體溫升高≧39℃。主要表現為突發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抽搐。
2.發熱可引發全身性疾病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防御機制之一,是機體對外來物質的一種排斥反應,是一個良性症狀。發熱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所以我們在治療疾病時,應先考慮治療原發病。但因為嬰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甚至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如嬰兒昏迷時間過長,驚厥次數過頻,則會引起智力呆滯、癫痫等嚴重後遺症。
3.包裹厚衣物不利於散熱
蒙被綜合征主要是因為給孩子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而引起。一般發生在寒冷季節,家長給孩子蓋被過嚴、過厚,居室內溫度過高或在外出時給孩子包裹過多、過緊時均可發生。多見於1歲以內嬰兒,未滿月新生兒尤其多見。大多孩子起病前身體健康,少數有咳嗽、流涕、發熱、腹瀉等感冒或腸道感染症狀。
專家點評: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防御機制之一,所以當孩子發熱時,我們應先考慮治療原發病。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發的高燒可致寶寶高熱驚厥或其他全身症狀。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新生兒發熱?
1.降低新生兒頭部溫度
對於發燒,最適宜的處理方法是通過物理方法降低頭部溫度,以減少大腦興奮性。建議少用退熱藥,退熱藥物多是通過發汗來退燒,機體在發熱時本來通過體表蒸發的水分就增多,加上使用退熱藥物後大量出汗,容易脫水。
2.判斷致熱原因對症處理
新生兒發熱時,家長首先要判斷是否是由非病理原因導致的發熱,如蒙被綜合征,如果是就要盡快松解包被,脫掉過多的衣物。新生兒使用退燒藥要注意,很多退燒藥對新生兒的副作用較大,所以建議家長不要自行給寶寶吃藥,如果發熱溫度較高的話,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3.溫水擦浴並給予按摩
新生兒物理降溫可使用溫水擦浴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很快將患兒的皮膚溫度傳導發散。同時,皮膚接受刺激後,可使毛細血管收縮,繼而又擴張,擦浴時又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因而更促進了熱的發散。
4.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治療原發病,再對症治療。一般感冒會發燒2~4天,如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但要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等症狀,應盡速就診。
5.母乳喂養前清潔乳房
母乳喂養的媽媽在喂養前要清潔乳房,用奶瓶喂養時,也應對每次使用後的奶瓶進行消毒。新生兒應減少接觸病原體,家中大人患感冒時應戴口罩,減少對新生兒的探視。對嬰兒包裹不能太緊,不利於寶寶散熱。家中可用加濕器保持濕潤,在天氣好時注意開窗通風。
專家點評:新生兒發熱時,可通過物理方法降低頭部溫度,以減少大腦興奮性。還可溫水擦浴,幫助患兒皮膚溫度的傳導發散。如孩子出現哭鬧無精神的狀態建議就醫。
寶寶大小便 睡眠
寶寶牙齒長得慢而且不規則怎麼
寶寶不吃奶瓶或者奶嘴是有很多原因的,很多媽咪采取看一些錯誤的做
寶寶怎樣補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