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8省的問題疫苗事件”如何全面來看待?太多人要問“疫苗還能不能打,萬一打了沒有冷藏的疫苗怎麼辦?”
事件中提及疫苗未冷藏保存,與某專家稱之為“殺人”,我認為有點危言聳聽。希望網友們能靜下心來看完以下2篇文章,理性評估接種未冷藏保存的疫苗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
疫苗,沒我們想得那麼脆弱
@疫苗與科學
疫苗作為使用於健康人的藥品,其整體安全性是高於用於患者的治療性藥品的。但運輸保存的不當是否會影響疫苗的質量?不良反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打疫苗後患病,都是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嗎?
疫苗保存不當,是否會增加風險?
為了保證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保持其最長的有效期,各國都將疫苗的儲存和運輸溫度定為2~8度。基於中國當前的疫苗儲存和運輸設備水平,中間難免會出現疫苗脫離冷藏環境而處於常溫的情況。這是否就導致了疫苗的質量安全問題呢?
想像一場景:接種醫生把疫苗從冰箱裡拿出來放在接種台上,然後拆出一支一次性注射器,拿起疫苗把藥液抽吸出來,再接種於人體。假設這個過程平均用時1分鐘,那你是否會懷疑這1分鐘的室溫暴露,疫苗就會失效或不安全呢?如果你認為1分鐘不會有問題,那麼5分鐘、10分鐘、1小時、1天呢?
其實,每種疫苗,肯定有一個在非冷藏環境下保證質量的時間極限。幾乎每種疫苗都在出廠前要做一個熱穩定性試驗。通常是將疫苗放置在25度和37度環境下,經過不同時間後觀察其質量。目前,世界上對溫度最敏感的疫苗是脊灰減活疫苗。即便如此,該疫苗可以在37度堅持48小時仍可正常使用。
在疫苗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即使有個別環節出現數小時脫離冷藏環境的情況,只要沒有達到“37℃48小時”這種程度的溫度暴露,疫苗就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問題就是,要如何識別疫苗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到底在不同溫度下暴露了多長時間呢?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基會等開發出一種名為疫苗熱標簽(簡稱VVM)的指示裝置。VVM是一張帶有化學物質的圓形貼紙,可以貼在疫苗瓶上。化學物質在持續的溫度暴露下會發生反應並顯色,顯色到一定程度疫苗就必須報廢。
VVM有4種規格,VVM2表示該標簽可以在37℃堅持2天,VVM30則表示37℃堅持30天,還有VVM7和VVM14。脊灰減活疫苗使用VVM2,乙肝疫苗通常可使用VVM30。如果疫苗貼上了VVM,任何疫苗經手人都可以通過肉眼判斷其變色情況而知道疫苗是否合格。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苗浪費。
不過,目前VVM僅在上海的某些疫苗上有應用,我國對於疫苗運輸儲存過程中的溫度監控主要還是靠電子監測,而電子監測的問題的確很難做到全程監測和數據共享。當然,在疫苗運輸儲存過程中的溫度監控,最好還是VVM和電子監測並用,以VVM為主,如果VVM顯示有問題,則用電子監測追溯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因此,促成VVM在我國疫苗運輸儲存上的應用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各國都將疫苗的儲存和運輸溫度定為2℃~8℃,是為了保持其最長的有效期,保證疫苗被最大程度地利用。疫苗實際也可以在25℃或37℃環境下短期保存,而且這個短期比普通人想像得要長很多。不過,既然規定疫苗的儲存和運輸溫度為2℃~8℃,就應該嚴格遵守這個規定,違反該規定的情況就應該被調查、糾正。
不良反應不代表不安全
疫苗以極小的劑量作用於人體,其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接種局部的紅腫熱痛以及發熱等;第二類是與免疫機制有關的過敏反應;第三類是減活疫苗中活細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
第一類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一般為百分之幾,但都比較輕微,基本無需治療或只需對症治療。
第二類不良反應發生率在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絕大多數是輕微的過敏性皮疹,有些是比較嚴重的過敏性紫癜等,但通常也可以痊愈。
第三類不良反應因疫苗性質不同而不同,多數減活疫苗不會造成致病的人體感染,包括乙腦減活疫苗、甲肝減活疫苗、麻疹減活疫苗、水痘減活疫苗等。但有兩種疫苗有可能造成致病的人體感染,分別是卡介苗和脊灰減活疫苗。卡介苗是一種活細菌疫苗,接種後可引起接種側手臂的腋下淋巴結炎,這個發生率在萬分之幾;更嚴重的情況是卡介苗引發的全身感染,發生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可致命。脊灰減活疫苗可以造成類似小兒麻痺症的肢體永久性殘疾,發生率約為在25萬分之一,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只發生在第1次使用脊灰減活疫苗時。
這兩種疫苗為何會引起嚴重感染,科學家尚未將機理徹底搞清楚,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為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安全的接種,在極少數人中會演變為嚴重感染。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這些發生嚴重感染的孩子,其免疫機制可能存在暫時低下或缺陷,但尚不能對這種免疫機制做出明確的診斷。
但也有些疾病不可能是疫苗導致的,比如甲流疫苗不會導致病毒性心肌炎,流腦疫苗也不會導致腦炎,因為甲流疫苗和流腦疫苗都不含活病毒或細菌,沒有引發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不良反應?巧合發病?
我國在0~6歲兒童的免費疫苗接種程序裡,一共安排了10種疫苗22個劑次。其中,給0歲組兒童(<12月齡兒童)安排了7種疫苗14個劑次。這些劑次之間多數是間隔1個月接種,因此對於0歲組兒童來說,基本每個月都會去接種,有時一個月能接種2次。在這種情況下,任何0歲組兒童所患的疾病,都是在預防接種後患病。換句話說,在任何一所醫院的兒科病房中收治的嬰幼兒,都可以追溯其既往的接種史(很可能在發病前1個月內接種過疫苗)。
而衛生部公布的我國0~4歲兒童的兩周患病率為17%,綜合這個數據及上面接種頻次的數據可以“理解”為:任意100個接種疫苗的孩子,在接種後14天會有17個孩子生病。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沒有證據證明疾病與疫苗有關,但這種時間上的先後關系會被很多人簡單地認為是“因果關系”。如果有些家長要堅持這樣考慮問題,那麼情況就會很麻煩,當這些孩子被最終診斷或鑒定為巧合發病,家長很可能不認可。
結論:
預防接種自發明以來,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無論如何高度評價預防接種的功績都不為過。預防接種的安全性問題,科學家也高度關注,並在不斷改善之。我國的預防接種風險並未超出預期,但確實應該加強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鑒定和補償管理,讓真正的因預防接種而受損的患者能順利完成鑒定和得到補償。但預防接種,絕對不能因噎廢食。
《疫苗忍受高溫的極限在哪裡?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a54c650100p2qf.html》
所幸,目前調查結果顯示問題疫苗是自費疫苗。兒童接種最廣泛的免費疫苗,不在影響之列。
目前已經有疫苗溫度標簽(VVM)這種權威、簡單、廉價的手段,可以貼在疫苗瓶上,直觀判斷超溫的疫苗是否可以使用,建議所有疫苗加貼VVM。
為了錢,做這缺德的事,嚴懲是必須的,關於打了沒有冷藏的疫苗,科學、理性看待,才不至於恐慌。整理自@疫苗與科學
十個多月的男寶寶為什麼喜歡玩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轉涼了,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寶寶
概 述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不要